四、2008年中国汽车企业的经营策略选择
总体上看,中国汽车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如2007年。
第一,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能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第二,汽车工业中的特大企业要逐步从全产业链条的角度,考虑经营能力与策略,提高全产业链的竞争能力。所谓“全产业链的竞争力”就是不仅在本产业能够具有优势,而且能够影响上下游相关产业,例如对能源、资源供应有相当影响力,对金融有一定影响力。例如,大汽车企业,不仅在本产业领域具有竞争力,而且具有对相当的钢铁产品定价的话语权。
要在全产业链条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不仅是单个企业的事,还需要若干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树立合作中求发展,合作共赢的观念,携手进行市场博弈。
第三,对于一般整车企业而言,要争取逐步具有全价值链的竞争力。所谓“全价值链的竞争力”就是从产品生产到销售、研发整个产品价值实现过程都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
中国汽车企业目前只在生产领域具有优势,在研发、销售、品牌方面比较弱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只在生产环节具有明显优势,难以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利润,在国际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只有具备全价值链的竞争力;中国工业、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活动扼比较高的利润。
第四,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要针对产业链、价值链中的某些环节,进一步做精、做专、做深,在某一产品、某一技术,甚至某一加工环节,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从高度专业化分工中获得稳定的市场地位和利润。
第五,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只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成本提高后,具有产业升级、产品升级的主动权,才能寻求在更高层次上的竞争优势。只有产业、产品处于较高层次,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从而消化逐步提高的成本。中国汽车产业、企业应当从被动地接受市场定价,转向通过主动创造新价值,引导市场定价。否则只能处于拼价格的恶性竞争中。
中国汽车企业应当有足够的远见,为新能源汽车逐步登场做好准备,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利用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技术革命,发挥后发优势,改变中国汽车工业技术上依附的被动局面。
第六,要有国际化经营意识,逐步获得国际经营能力。汽车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资源很大程度上已经国际化了;中国汽车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也已经国际化了。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必须具有能够从全球、区域配置资源的能力,才能进退自如地按照最佳方式配置生产能力,谋划发展战略,获得最大利润。
第七,在国内要考虑生产能力的区域性调整。中国是一个地区差异很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东部、中部、西部存在着较大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就为汽车企业在今后10-15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过国内产业、企业转移,减弱成本逐步提高的冲击提供了空间。不同企业在国内进行转移的方式、途径必然是不同的。有些企业可以把利用资源、能源、劳动力最多的部分,转移到中西部,或者某些农村地区,接近原材料供应地,利用廉价劳动力,而把销售、研发乃至总部留在原来所在地。在国内进行生产能力的区域性调整,对汽车企业来说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值得予以重视。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