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实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给您支招——
保护好现场 并正确报警
(记者 谭唐 通讯员 庞雄岗 实习生 谢佳丽)昨日,本报就即将实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以专栏形式报道了第一篇后,在读者当中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读者打来热线电话,希望本报能将新规定中与老百姓联系密切的条例详细解读。在今后的报道中,本专栏将应读者的要求,邀请处理事故的专业人员逐一进行解答。
发生交通事故后,向交警部门报警是处理事故的第一步。参照新规定的相关规定,南宁市交警支队事故科相关人士就如何保护现场、正确报警等问题加以解答。
典型案例
“私了”已谈妥 对方玩“反悔”
“事故发生后,明明谈好了是对方全责,转移现场后,对方却不认了!”提起去年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市民陈先生至今懊悔地说道。
去年5月,陈先生驾驶小车途经北湖北路时,与一辆在快车道行驶的摩托车发生碰刮。
由于与对方只是口头“私了”,没有以协议的形式加以确认,交警赶至现场后,陈先生无法提供相关证据,最终只获得80%的修车费赔偿。
新规支招
转移现场时 证据应保全
那么,与陈先生类似的、仅造成财产损失的轻微交通事故,市民该如何处置呢?对此,南宁市交警支队事故科科长杨立宁称,此类事故,若协商达成一致时,双方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字确认;转移现场时,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停车位置。
据杨立宁介绍,新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以及虽然对事实或者成因无争议,但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警察的主要作用是认定事故责任,调节矛盾,恢复交通。当事人虽然不能就事实或者成因达成一致,在车辆可以移动,并且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将车辆移至不防碍交通的地点等候警察处理,但之前必须做好必要的现场证据保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规定中,有两种情形在报警后,无论车辆能够移动与否,一般不能撤离现场。一是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发生交通事故,二是涉嫌酒后驾车以及服用精神或麻醉药品后驾车发生事故。
报警规定
保护好现场 慎移危化车
据介绍,新规定明确了八种情形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警。相比《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旧规定),新规定增加了一条:载运危化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必须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杨立宁说,这一规定主要考虑到运输危化品的车辆在事故后,很容易造成爆炸、泄露等事故,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需要立即通过所属公安机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新规定虽然也要求此类车辆发生事故后,如果造成财产损失且车辆能够移动的,应当在报警后先移至不防碍交通的地方等候处理,但是如果发现这种移动存在燃烧、爆炸、泄露等危险时,不要轻易移动,等候警察和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进行现场指挥和处理。
此外,旧规定中,造成人员伤亡应当立即报警的情况,在新规定中修改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