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车企业走出去应有整体性的指导方针和内部协调机制
主持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引导也是政府和行业不同的部门来做。
对这个东西,我们应该怎么管,管到一个什么程度?而且包括最近整个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调整规划任务里面也有,包括有多少家,占到什么样的份额。这部分两位老师怎么看?
南辰:我觉得政府对汽车行业传统制造业的管,是必须也是必要的。现在看美国三大的境遇,他们应该反思的是美国政府管晚了。他过去都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当美国政府极力的保护,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去保护低油价的时候,你的市场反应出来的是一种畸形的供需关系,美国三大长期生产高油耗的汽车。我前几天跟某老总聊,他也说中国的汽车产业不能学美国的汽车产业。所以我们国家的政府应该对汽车产业进行引导,告诉他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引导的技巧上我们也要注意,比如说鼓励排名靠前的大企业重组,但是并不等同于在地方行政长官的意志下的生拉硬拽。而是要这些大企业之间看到互补的短版,按照市场规律重组,真正做到1+1大于2。这个问题从宏观上我们是要肯定的,因为这是已经被证明的东西。但是从执行层面要讲究技巧。
张炤虎:政府要做政府职能应该做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都不管。因为现在世界汽车业的格局在发生变化。老牌的一些汽车品牌在衰落,现在正是新兴品牌进入市场的机会。老牌的企业掌握的技术没有多少空间给新兴的企业。但是随着新能源的出现和资源危机的出现,这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在这个时候国家应该出面,要有一个完整科学的规划。比如说让奇瑞搞什么,让一汽搞什么,让每个人发挥自己优势的部分,最后大家资源共享了。至于重组,你不要太过分的强调,我以大企业为主进行重组,等于把民营企业和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扔在一边,你们只能成为被重组对象,而不是成为重组对象。其实不是这样,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道理,怎么样的重组都是科学、合理的。而不是必须谁谁谁才能吃掉谁谁谁。所以产业政策在这些方面应该有一些细则出来,让大家看到汽车产业更合理发展的上升的路。
南辰:尤其是这一版产业政策应该对中国汽车走出去有宏观战略指导。当年上南竞购罗孚资产的时候,对中国汽车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斗来斗去花了大价钱,你买肉,我买皮。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如果是在上南整合之后,国家对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有一种整体性的指导方针和内部协调机制,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要小得多,效果要大得多。现在在危机面前,我们面对沃尔沃,面对一部分优质资产的时候,也是国内要收购的传闻不断。在这种情况下,更是非常有必要,及时的在产业政策中制定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方向。包括具体的执行思路。你不能让奇瑞和国内另外一家再去争沃尔沃,互相加价。过去产业政策说走出去,光局限在汽车产品出口层面,这是不够的。另外一个是调整,过去的出口很多都是面对不发达的市场主体,现在有可能,比如说在美国发达汽车市场也可能将来带给我们一定的机遇。前两天跟他们聊,说美国前一阵汽车经销商有一个大会,他们见到JDPOWER的老总都在问,中国的汽车什么时候能进来。他们也是想抓住联手的商机,我们不光要对汽车产品走出去的战略进行一些调整。还要对中国汽车产业更大范围的走出去都要有指导。一定要在国家主管部门的统筹和协调下,不能说国内两家企业同时再争一个国外品牌。
张炤虎:所以需要有一种内部的协调机制,在这个问题上,这个优质的资源我们怎么想办法把它拿到,花最小的代价拿到最有价值的资产。
南辰: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摆在咱们面前的有沃尔沃,还有一些其他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双龙和TATA购买路虎的例子。目前我了解到的TATA购买的路虎也是亏损的局面。你要请来国际运作资本的人当你的参谋,包括工会层面、以及种种方面的困难你都预料到,然后再出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