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难以放手的有车生活
买车之前不觉得,一旦开始用车以后,发现自己有车和有手机一样:一旦习惯了有车就很难再适应没车的生活。
买车之前的考虑是周末出去周边玩,长假和朋友自驾玩。可买了车以后,每天上班总忍不住就开车了。现在不是金融危机吗?虽然我们单位没什么影响,不过也开始节约了,周末和假期反而没动车了——市民朱小姐。
我用车时候不多,平时需要到相关单位办事,我比较喜欢打车或坐轻轨。时间上好把握,现在改道什么的,我也不熟悉,停车、取车也相对麻烦。——市民郑先生。
在本报所调查到800个消费者样本中,重庆市民在汽车使用频率上相对较高。有62%的被调查者是每天都开。而19%的用户则是工作需要才使用,只用于周末出游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仅为7%。
根据调查报告分析,许多消费者在购车阶段,所设想的汽车用途当中,有近三成是:周末度假使用或有急事使用,平时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在购车以后,相当大一部分消费者变成了“开车成习惯”。从最初所想到偶尔用车变成了每天用车。在周末出游等活动中,近30%的消费者则会因为成本的原因,考虑和亲友一起拼车等方式出游。而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仅为工作才使用汽车的消费者,主要是受交通环境、停车问题等因素所影响。
针对燃油税改革,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欢迎,毕竟燃油税改革是在油价下跌的同时进行,消费者实际支出有一定幅度减少。但就用车习惯来说,燃油税的实施对消费者用车习惯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记者观察:重庆作为一个拥有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在汽车保有量上并不占全国前列,但从去年年底至今。重庆的汽车销售量占全国前列,家庭用户购车数节节攀升。重庆市民的交通构成将会随车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产生结构性的变化。而在用车频率上,许多消费者都存在由最初设想的偶尔使用逐渐转化为天天使用。虽然有车以后,用于汽车上的开支会变成家庭固定消费中相对较大的一部分,但在拥有汽车以后的生活半径、朋友来往密度等方面,比有车之前成倍扩大使得消费者难以回到“无车时代”。
记者:邓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