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部分汽车企业纷纷启动多品牌发展战略,欲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打造新的品牌形象。
对于国内品牌知名度并不高的汽车企业,此时推出多品牌发展战略是否适宜?车企多品牌发展的时机到了?业界各方对此各抒己见。
薛旭(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观点:多品牌发展要量力而行
“企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设计不同品牌,从而使其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细分市场的需求。因此,多品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行之有效的战略选择。”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旭说。
“目前,国内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发展多品牌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自主品牌产品总体比较低端,对企业发展构成制约,发展多品牌有助于企业打破这种局限,向中高端市场发展;其次,自主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入中高端汽车市场,进军中高端市场首先要解决品牌的弱势问题。”薛旭分析说,“从长远看,多品牌是自主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问题的关键在于,自主企业是否已经具备多品牌发展的能力和条件。”
薛旭认为,自主品牌企业多品牌发展面临两个问题。首先,跨国汽车企业多品牌战略已十分成熟,即在每个细分市场,自主品牌都面临国际品牌的竞争,特别是在中高端市场。当前,外资品牌在技术水平、品质管理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远远超过自主品牌。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企业想在外资品牌占据主动权的中高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困难很大。虽然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对中高端市场发起了冲击,但是目前效果很不理想。其次,国内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对品牌的原理和体系缺乏认识和了解。比如,熊猫(参数配置图库)作为吉利集团全球鹰品牌的首款车型,上市已有数月,到目前为止,它被更多的人称为“吉利熊猫”,完全没有突出全球鹰品牌的概念,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企业品牌管理能力的不足。“品牌管理能力的提升是自主企业实施多品牌战略的关键。”他说。
发展多品牌,企业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要有很好的品牌管理能力。“目前,自主企业在这些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薛旭说。
薛旭建议,企业选择多品牌发展不应该盲目行动。首先需要研究多品牌发展的历史,对全球汽车企业多品牌发展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深层次分析,系统研究。其次,自主企业在发展多品牌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所谓“精品战略”,先做好一个品牌,然后逐步推进,逐步拓展品牌数量。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