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青: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汽车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还是一个机会。
但是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因为国外很多比如说通用破产了,它破产以后会控制很多市场有很多资源等待需要消化,这些东西都是中国的汽车行业可以利用的东西,整体来讲还是机会大于挑战。问题在于机遇,你得看得见还得摸得着还得抓得主,你坐在这里可能把机会错失了,挑战和困难是实实在在的。
国内汽车行业应该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又回到第一个反思的话题,这个市场是不是会一直高速增长下去?是不是有一个头?第二,大家都在做大做强,本土品牌海马20几款车,吉利22款车,奇瑞23款车,都很多,还有发动机一大堆,大家都提出很宏伟的目标2015年两百万辆、一百万辆,世界第一,目标都设得很高。有没有想想到底多大的规模是合适的?
通用倒掉之后保时捷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公司,宝马、本田、菲亚特在汽车行业规模不是很大,什么样的规模才是真正合适的规模?从产业主管部门的角度来讲反思一下,我们之前出台的政策鼓励国内汽车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而且定了调子“四大四小”,当时我写了一个言论“几大几小”四大四小,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三大三小,是不是以前的四大四小?这种行业主导的兼并重组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真正形成了中国的三大公司以后,真的是一件好事,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生态来讲未必是好事,可能是灾难。
比较美国和日本,美国的汽车工业为什么显得那么脆弱,如果当做一个生态来看,美国的生态是三棵大树底下一根草都没有,日本也有三棵大树,日产、丰田、本田,下面还有相对小一些的公司,整个生态相对健康一点。三菱陷入困境斯巴鲁陷入困境,业界有声音呼吁丰田收购,丰田不这么做,可以提供一点帮助,可以搞一点业务让他们代工但是不会收购它,丰田有自己的想法。留一点空间给小一点的公司,保持好的汽车生态,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这个观点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反思也要多问几个问题,行政主导下的兼并重组真的一味追求大是不是就是好的?企业也要反思,在一片繁荣的现状里面真正的核心技术掌握了多少,走的还是欧美日本的那种传统的像刚才张耀东说的外国的传统的汽车产业发展道路,对未来的人类移动的需求的理解有没有去做一个更长远的思考。大家多问几个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我觉得机遇还是大于挑战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