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技术研究中心首次联合对在我国生产销售的轿车进行测试,在所有参加评比的车型中,都按照可比燃料消耗量因子和综合油耗分别进行了排序,同时公布了市区油耗、市郊油耗等数据。面对如此多的概念和名词,也许很多消费者一头雾水,该怎样用这些数据去衡量一款车的燃油经济性?综合油耗与厂家公布的理论油耗有什么区别?可比燃料消耗量因子说明了什么?就此,记者采访了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李宪民副教授。
■市区、市郊油耗并非在真实路况测试
市区、市郊油耗是指汽车在城市车流量大的路面和郊区较为平坦的路面上行驶的油耗。但这些数据是不是在城市的道路上和郊区的高速公路上测出来的?答案是否定的。其实,这两种油耗是在试验场以模拟市区、市郊行驶状态进行测试的。
李宪民副教授专门从事汽车各种试验研究,他告诉记者,模拟城市行驶的“城市行驶循环”有15个工况,它们依次为:原地怠速、一挡起步加速到15km/h、15km/h等速行驶、减速停车、第二次怠速,起步换挡加速到32km/h、32km/h匀速行驶、减速停车、第三次怠速,起步换挡加速到50km/h、50km/h匀速行驶、50km/h减速到35km/h、35km/h等速行驶、减速停车、第四次怠速共计15个工况。郊区循环与此相似,有13个工况,车速提高到了50、70、100和120km/h,取消了怠速停车,模拟汽车在郊区公路的行驶。
这样测出的油耗比匀速行驶的油耗自然要高一些,接近我们在城市的日常行驶油耗。由于这种测试走走停停,与我们任何人在任何城市的行驶情况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各汽车厂都是按照相同的标准,在严格的条件下测量,所得结果横向间进行比对,才能具有意义。
■综合油耗要大大高于理论油耗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往往第一次接触的是厂家公布的理论油耗,但要真正了解一款车是否节油,就要看其各种路况下的油耗表现,这就是所谓的综合油耗。
李宪民说,理论油耗专业称其为匀速油耗,也称等速油耗。按照标准,在风速不高于2米/秒,汽车加载100公斤,使用最高挡,在平直的道路上匀速行驶时测得的数值。测量时,选择一段无坡度的平坦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汽车以最高挡分别以不同车速进行往返测试,分别得到了汽车在30、40……80、90km/h等不同车速下匀速行驶时消耗的燃油量。一般来说车速越高,阻力越大,耗油也越多。其中某一车速的油耗是最低的,该车速即称为经济车速。很多厂家所标出的理论油耗一般指的就是该车在经济车速时最省油的百公里耗油量。其实,这样的油耗指标在车主平日的驾驶中是永远也达不到的。
相比等速油耗,综合油耗也是测出来的,但这个测量非常复杂。李宪民讲,综合油耗测量时汽车载重100公斤,测试要包含有4个城市行驶循环和1个郊区行驶循环,每个循环又都包含有13至15个工况,这些工况指的是怠速、加速、等速和减速行驶状态。
■油耗因子是汽车耗油量的评价体系
这次公布的油耗排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数值就是可比燃料消耗量因子,简称油耗因子。李宪民指出,油耗因子是用于衡量汽车油耗的参数,是一个汽车耗油量评价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同排量汽车的耗油量。油耗因子数值越低,表明汽车越节油。油耗因子的数值越大,完全可以说明该车型的节能环保技术相对落后。
李宪民说,油耗因子有一个计算公式,即:油耗因子=(燃料消耗量/比功率)×(燃料消耗量/脚印面积)。这里有两个术语:比功率和脚印面积。所谓的比功率是指发动机净功率(或0.9倍的发动机额定功率)与车辆的整车整备质量的比。脚印面积是指前轮距和轴距的乘积。从公式上能看出,油耗因子与汽车的车重有着密切的关系,车重越大,油耗因子越高,也就说明越费油。
此次公布的数字显示,排量1.0升的26个参评车型中,比亚迪F0基本型的油耗因子最低,为0.16;但飞度、乐驰、远景、马自达2、锋范等10余款排量超过1.0升的车型油耗因子均低于0.16,说明这些车型的节油性能相当出色。而排量同样为1.0升的昌河爱迪尔和北斗星油耗因子高达0.45和0.43,甚至比排量3.6升的赛威自动挡还高,表明这些车型的节能环保技术相对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