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调成品油价格的一周前,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曾向发改委建议,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模糊化处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他们认为当前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使得成品油调价机制过于简单、透明,导致投机、囤货等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不利于整个油品市场秩序的稳定。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批评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够透明”的说法。而两大石油巨头竟然说成品油调价机制“过于简单、透明”了,主张回归“模糊化处理”。这意味着,在改革的方向上出现了截然对立。
的确,调价机制的简单、透明可能导致囤货等投机行为,但“模糊处理”就不会有投机吗?实际上,投机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它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现在的国际市场上有投机,以前尚未“接轨”的时候国内市场也有投机——只不过,“黑箱”时代投机的机会大都属于那些能获得“内部消息”的人,也就是说,连投机的机会都是不平等的。
当然,投机的盛行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应该尽量压缩投机的空间,以防投机过甚。那么如何才能防止过度投机呢?最好的办法恰恰是机制的简单、操作的透明。
既然“导致投机”不能成为反对“简单透明”的理由,那么两大石油巨头为什么要把“简单”变“复杂”、把“透明”变“模糊”呢?让我们回想一下以前那“复杂”且“模糊”的年代:国际原油价格一涨,国内的成品油价格立即就跟着涨;而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的时候,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却总是迟迟不动;人们不知道油价什么时候会变动,更不知道浮动多少是合理的;石油巨头们一边叫嚷着“价格倒挂”,一边却是“日进斗金”,甚至在连年成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情况下,还连年向政府伸手要“补贴”……公众明明感觉不合理,却又说不清楚,为什么呢?因为相关的信息既“复杂”又“模糊”呀!这不禁让人联想:石油巨头如此留恋“模糊处理”,是不是想继续“浑水摸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