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市场的诚信消费问题再次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近日,市民陈女士购买了一辆二手马3,买回家才知道是辆事故车。车主在经过与车商长达7次的马拉松谈判后,终于决定起诉对方。然而,作为成都车市的著名品牌经销商,此次三和汽车因二手车引发的纠纷更是发人深省:品牌二手车都不可靠,还有什么二手车靠谱吗?
事件起因
9.2万买了辆事故车
7月17日,陈女士花9.2万元在三和二手车买了辆二手的马自达3。当时,经销商承诺“事故车我们不收,所以这个车肯定没有问题。”为了稳妥,陈女士提出要检测一下车况,被商家拒绝了:“必须给了全款才能开去检测”。
陈女士拿到车之后,立马开到置信和建国两家去检验,没想到结果竟是:“该车是事故车。”而且,与三和“必须把所有款项付完了才可以检验”不同的是,置信和建国的二手车可以先交一千元定金,然后把车开去检验,等结果出来后,到底买还是不买,由消费者自己说了算。检验结果出来后,陈女士与三和汽车前后谈判了7次,但是仍然没能解决问题。于是,一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博弈开始了。
事件进展
车主和车商要互相起诉
昨日,记者致电陈女士,对方表示:“我们已经给三和汽车总裁办发了律师函,但是对方并没有理睬我们。所以,我们只好起诉他们了,目前已经在起草起诉书,本周内起诉书将发给三和汽车,预计下月开庭。”
陈女士说:“7次谈判都是我们主动找三和来谈,希望解决问题,结果三和并不能给我们解决问题。”在这7次谈判期间,陈女士不仅找过媒体,还找过相关律师咨询,提起这条痛苦的维权路,陈女士表示“以后再也不敢买二手车了。”最终,陈女士表示,“我们只能通过法律的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了。”
随后,记者致电三和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这个消费者存在讹诈的嫌疑,我们可能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然后,对方就以“有什么问题请与三和汽车企划中心公关负责人联系”为由挂断了电话。记者再次致电公关负责人,对方电话一直处于忙音状态。记者辗转联系到三和二手车总经理,说明来意之后,对方很客气地表示“此次事件请与营销企划中心联系,我不作任何说明。”就这样,几番打听下来,记者仍没打听到车商解决问题的最新进展。本报将继续关注该事件的发展。
各方讨论
消费者:品牌都不可靠谁还敢买二手车?
记者在走访了多位消费者和成都二手车市场过后得知,目前二手车市场缺乏产品、服务等行业规范标准,以至于二手车市场消费缺乏诚信等等问题。不少新车车主表示,对二手车市场望而生畏,不敢轻易购买二手车。一位刚刚买了一辆二手马6的李先生表示:“幸好
我从来不去二手车市场看车、买车,我的二手车基本都是从朋友那里买来的,对车况知根知底,所以买过来也比较放心。”在记者随机调查的近20位消费者中,大部分消费者都表示,“本来就觉得二手车不放心,如今品牌二手车都出现这种状况,以后我们就更不敢买了。”
业内人士:二手车市场确实存在问题
据了解,目前成都二手车市场依然存在市场不成熟的问题,基本以“车串串”唱主角,虽然一些大的经销商目前都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二手车,但是,其收车量和销车量都不算大。
不收事故车
虽然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品牌二手车也难免会收到事故车,但是大部分正规二手车品牌4S店会尽快将这部分事故车转手给外地的经销商或者本地的车串串,一般不会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据建国汽车集团行政、二手车、量贩板块总经理李勇介绍:“建国二手车坚决拒绝事故车,否则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缺乏检测设备
据了解,在成都的品牌二手车市场上,对于二手车的评估基本还停留在“评估师用肉眼检测的层面。”一些商家还表示,二手车检测设
备动辄上百万,没有足够的场地等等对于车商来说,确实存在检测上的难度。但是,一些负责的车商仍然尽量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如建国二手车等等,不仅准备了检测线,还可以任由车主检测。
亟待政策规范
据申蓉汽车副总裁何凌介绍,目前申蓉二手车的情况也处于起步阶段,基本按照各个品牌厂家的品牌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但是,“二手车市场确实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急需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规定来规范市场。”一些品牌二手车负责人也表示,作为品牌二手车的经营者,就算为了打造企业品牌,也应该尽量考虑消费者的权益,做好诚信服务。这位负责人还举例说,“比如某款车确实存在事故的话,应事先告知消费者或主动提供检测,隐瞒事故确实有损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