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歌手鲍勃•迪伦的这句话,如今无比贴切地应用在东南汽车身上。对于并不甘心从东南汽车退休的董事长廉小强和总经理简清隆而言,这也是他们的新起点。
9月16日下午4点,三菱蓝瑟•翼神(Lancer EX)在东南汽车位于福州青口的工厂内下线。
这一天是星期三,在下线仪式围起来的地方之外,生产线的工人依然繁忙工作着,焊接线不时蹦出火星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东南汽车已经从今年起调整了生产线节奏,“每周一三五加班2小时,周六全天加班,在焊接等瓶颈线上,已经开始两班运行。”东南汽车总经理简清隆对《汽车商业评论》说。这样一来,原本单班15万产能的生产线,可以增加到21万辆左右。
此时,距离东南汽车第一款轿车产品菱帅下线已经过去7年。2003年,东南完成二期厂房建设,将产能提高到年产15万辆,却从此陷入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的窘境。当年承载东南人轿车梦想的菱帅,就是来自三菱蓝瑟平台,只不过是1999年上市的台湾版蓝瑟,其原型是1991年上市的第六代蓝瑟。
给东南汽车带来产能增加的2008年上市的自主品牌V3菱悦,脱胎于菱帅,但价格低了几乎一半。另一款车则是翼神。在场的一位经销商透露,东南汽车对翼神寄予厚望,打算在11月达到1000辆以上产能,11月中旬上市后,12月即提到月产5000辆。如今,菱帅已然停产,而上市一年的V3菱悦在刚刚过去的8月生产了7000辆。
这是简清隆2006年上任以来,东南汽车第一次大规模增加产能,他说:“我们已经开始把部分商用车组装线让给轿车用,因为轿车产量需求更大。”
产品第一
9月1日,东南汽车公司内部部门调整,资讯中心、总经理室(负责市场和公关)和调研部门合并为一,由原资讯中心部长蔡昆廷负责。在东南汽车工作了3年多的蔡昆廷对《汽车商业评论》说:“调研部门是总经理特意从产品部门剥离出来,因为他希望获得更为独立的调研结果。过去生产部门做产品调研,有些自己做球员兼做裁判的样子。”
东南汽车的产品调研部门很早就存在,目前共4个人,都是进厂很久的老员工,有些还是从1995年工厂成立就进厂,从操作工一步步干起来。他们熟悉生产各个环节,也清楚哪些部分会容易出纰漏。
按照规定,调研部门的任务分成两类,一类是依照生产质量关键点,做规范的测试和检查,另一类则是以外部消费者的身份,对产品做主观体验。这样一套做下来,需要一个人做3个小时。每个环节都是会根据失误程度进行扣分。按照东南汽车的规定,只有扣分少于10分之内的车,才算合格。测试过程从整车生产开始,在量产前就开始做,每车必查,量产后则继续抽查,每200辆至少查一辆。
为了保证整车强度,东南汽车在车用钢板方面,大部分采用了高强度钢,达到900以上,最少也是500多。而按照规定,370以上就是高强度,国内一些车型还在使用200的钢。这给模具公司造成很大压力,《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从模具准备到正式生产,东南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初期根本压不动钢板。
此次下线的翼神采用了进口的三菱4B系列发动机,5速MT和6速带运动模式CVT变速器。4B系列是三菱、现代和克莱斯勒三家合资的GEMA发动机联盟造的,技术上是三菱经验积累,是三菱旗下先进的发动机系列之一。
事实上,东南选择先进的4B发动机的同时,也失去了享受1.6以下发动机的国家优惠政策的机会,因为在三菱4B系列中,最小排量也是1.8升。这是一次为了产品性能而做的赌注,因为三菱可以提供的1.6升发动机4G系列,技术还是30多年前的水平。
2008年8月,三菱向东南派驻销售和技术团队,负责销售的3个人随着三菱与东南分网销售,他们要负担起更多的职责。不过,具体销售依然由东南汽车经销渠道掌控,但好产品如何获得好市场?一位经销商并不讳言:“东南此前产品(与竞品比)也不会差很多,就是销售没搞好。”
其实,东南汽车的销售力,过去是靠品牌,把希望放在三菱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技术影响力上,现在则要靠整体销售能力,从渠道和服务入手。这才是东南汽车台湾团队的强项。
重新定位
按照东南汽车当初的计划,在三菱入股后,每年会推出一款东南标志的新车,以及一款三菱标志的新车。2008年,东南汽车分别推出东南菱悦和三菱君阁,2009年则推出菱悦掀背版和翼神。
对东南来说,翼神下线不仅带来产量增加,而是对三菱和东南品牌有了重新认识。他们开始从市场角度,而不是权力斗争的角度,来决定产品以何种面貌上市。东南才算有了一款和国际接轨的车型。虽然车头是三菱标志,但从生产管理,到销售管理和定价,东南汽车已经有了自己的发言权,而不是纠缠在股东之间左右摇摆。
翼神在台湾也有销售,只是改得面目全非,三菱蓝瑟凌厉的大嘴造型和运动风格换成了中庸的轿车外形。以至于54岁的简清隆半开玩笑地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我对这款车(东南的翼神)不好发表意见,因为我这个年纪实在是没法喜欢这种攻击性的造型。”而在座的经销商则对翼神充满期待。据了解,车价最低大概从12万元左右起,高位14万元左右,预估价是12.88万元。
原汁原味的造型只是一个侧面。从翼神所体现的技术含量上看,几乎是三菱可以拿到中国的最好的技术组合,算不上国际领先,但在同级别车中,的确领先。
东南汽车国产化部张金煌说:“翼神此次用的发动机,一直是三菱日本工厂生产,从未在海外生产,而我们用的变速器,则是由爱信唐山齿轮公司,通过进口零件组装而成。”在一些配件上,也都是用的日系最好的供应商,比如气囊是丰田合成供应,蓄电池由汤浅生产。东南要做的,是将这些优质的配件组合成优质的产品,并保持较低的成本。简清隆说:“我这一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压成本,一压再压。”
事实上,经过金融风暴影响,以及看到中国市场的良好增长之后,曾经对中国汽车行业略有轻视的三菱汽车,终于认清形势,认真与国内合资伙伴合作。因为,三菱品牌在日本本土和中国国内,都算不上强势品牌,甚至已经从二流滑向三流,如果不能依靠东南汽车把产品和利润做起来,三菱汽车在未来几年消亡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尽管新车下线的新闻稿中依然对三菱保持尊重,但闲聊的时候,《汽车商业评论》感觉到,东南内部已经明白,依靠三菱品牌并不是好的出路,还是要把自己的实力做出来。不是依附,而是创新。正如一位在东南汽车工作了6年多的台湾中华公司职员所说:“我们没想过几时回台湾,只有干不好才会回去。”虽是玩笑话,但台湾年产销30万上下的市场,无论如何也不是他们希望生存的地方。
在中国的四大四小新格局下,偏居一隅的东南汽车或许难逃并购联盟的结果,但随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台资合资企业的特殊身份,它也可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正如东南汽车董事长廉小强酒席间的戏言:“过去总经理(指简清隆)做事束缚太多,现在则没有了。”
这让人想起摇滚歌手鲍勃•迪伦在自传《像一块滚石》中所写下的一句话,如今可无比贴切地应用在东南汽车身上,“我站在起点,但并不意味着我是个新手。”对于并不甘心从东南汽车退休的董事长廉小强和总经理简清隆而言,这里也是他们和东南汽车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