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速迈的引进,销量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提升品牌的价值,树立起品牌的高端形象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在速迈艳丽上市的现场,起亚中国总经理郑畅镐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两门版的福瑞迪贵6万?
和Forte福瑞迪一样,速迈“Shuma”的造型同样来自于此前的Koup概念车。在国外,速迈的英文名实为“ForteKoup”。
由于速迈和福瑞迪出自相同的平台,两者在外形、轴距以及动力总成上几乎一模一样。首先,外形上速迈像极了福瑞迪,稍有不慎可能会分不清?外形上的太大相似性也是速迈未来销量受阻的主要原因。其次,2650mm的轴距是速迈和福瑞迪共有的,不过速迈在尺寸上还要略小于福瑞迪。再次,速迈采用了与福瑞迪相同的1.6L和2.0L全铝发动机,并带有CVVT技术。虽然作为一款运动型跑车的定位,不过速迈其实和一般家用车一样,都是采用了前置前驱的布置形式,只是在发动机的调校上略高于福瑞迪。
以1.6L相同发动机的入门级自动挡车型进行比较,速迈的准入门槛定在16.98万元,而福瑞迪的准入门槛则定在10.88万元。擅长玩性价比战术的起亚在进口车上并没有表现得那么理性。在核心动力总成和生产平台几乎一模一样的前提下,起亚居然把速迈的起步价定在16.98万元。包括高尔夫6、英朗、卡罗拉、福克斯等市面上相当主流的A级车,从来没有任何一款车型敢把价格定在17万元的水平,其实起亚在品牌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实在无法想象起亚在速迈定价上的自信心。
1.6GL 自动型 10.88 万元 1.6L 时尚版 16.98 万元
1.6GLS 自动型 11.98 万元 1.6L 豪华版 17.98 万元
1.6premium 至尊型 12.28 万元 1.6L 运动版(红色内饰)17.98 万元
2.0TOP 自动型 13.98 万元 2.0L 豪华版 18.88 万元
—— 2.0L 旗舰版 19.88 万元
—— 2.0L 运动版(红色内饰)19.88 万元
起亚年轻得让人看不懂?
如果速迈完全可以不考虑销量,它仅仅是一款个性化的车型。或许,速迈可以再定一个更高的价格。
“态度是鲜明的,羡慕是允许的”。
速迈看似桀骜不驯的广告词,足以见得起亚“型色自我”个性化的决心,由于和现代的车型技术越来越接近,现代起亚集团在品牌差异化定位的时候,不得不将原本这一大众化的起亚品牌,朝着越来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在速迈的上市新闻资料上,我们可以看到起亚福瑞迪和速迈都是出自彼得·希瑞尔之手。从起亚速迈,还有首尔等多款车型可以看出,彼得·希瑞尔主刀后的起亚汽车,的确在年轻化的设计方面有很大突破。作为曾经参与主设计奥迪TT、新甲壳虫的欧洲顶级设计师,德国人彼得·希瑞尔浓重的个人色彩改变了起亚。这些“主政”后的风格也应用在了我们目前看到的这些量产车上。从设计的角度上来看,包括首尔和速迈在内,这两款车型绝对在设计上算得上一流,尤其是首尔。只不过,这种个性化的设计在最终市场的落地上又放弃了主流人群。
无论从设计,还是市场,最终到目标,年轻得让人看不懂的起亚汽车,实在是有些让人觉得惋惜。
中国市场危机四伏
2009年,现代起亚集团全球共销售463万辆汽车,其中现代品牌共310万辆,起亚品牌共153万辆。
已经跻身全球前五名的现代起亚集团在过去的一年里表现相当优异,这也主要得益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在中国,现代起亚共销售了超过80万辆,居于历史最高位。去年在世界十大汽车企业中,除了德国大众之外,只有现代起亚汽车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
不过,起亚在中国全部销量太依赖单款车型,使得这个成长之中的品牌的潜在危机四伏。对起亚来说,福瑞迪和赛拉图的销量几乎占据了全部,这种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性如同自主品牌一样,在几乎没有太多品牌溢价优势的情况下,起亚品牌在中国要想往高端走,难度相当大。之前,起亚推出过一款中高级轿车——远舰。由于品牌和技术、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这款车型已经淡出了市场。2008年全年,远舰的上牌量仅仅为4502辆。由于替代车型的滞后,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的落后,韩国起亚已经为这款车型的寂寞埋单。
放眼中国整个市场,日前正在不断蚕食起亚市场的是中国日益兴起的自主品牌。尽管在疯狂的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上,起亚尤其是旗下合资企业的高增长,掩盖了很多本可能爆发的危机。但是,长远来看,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持续改善,骁勇善战的自主品牌新军将对起亚在中国的生存构成最大威胁。
起亚,你准备好了吗?
速迈到底靠什么提升品牌?
在速迈上市的现场,包括起亚中国总经理郑畅镐、起亚中国公关部负责人等在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速迈的销量不是主要,品牌的提升才是关键。
笔者个人以为,这明显是一个谬论。
如果一款车型不在乎销量,没有了消费者,没有了口碑,那么到底靠什么来提升整个品牌的形象呢?就目前我们所了解到,譬如说起亚的“兄弟”现代品牌,就是靠着多年积累下来的高达百万车主资源,通过旗下伊兰特、悦动等几款主流车型的影响,车主们才渐渐对现代品牌有了“高性价比”认知,最终逐步形成了大家对现代品牌的认可。现代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中国才慢慢铺展开来。
诚然,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品牌意识相对较淡。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了解一无所知。到底什么车技术先进?什么车省油?什么车更安全?什么车故障率更低,大家早已有共识。一些企业若是不根据自己品牌实际,实事求是地做一些市场工作,反倒去吹嘘如何提升品牌,相信这绝对不是理性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