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我们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我做的是纯电动汽车,还有高伟,张秀华。
提问:您这为什么不招人?您现在有一个专门新能源公司。
林逸:招人。网上现在正在招。我们在两个网上,一个智联招聘,还一个网。北汽研究院也招人,我们公司在招人,动力总成也招。
搜狐:现在最缺哪方面人才?
林逸:最缺的是人才。我们动力总成平台主要搞发动机变速箱,这个公司在通州买1千亩地,正在建,到明年年底批量生产。主要是两款发动机生产和变速箱生产,还有CVT生产,研究院主要做乘用车开发,主要是越野车和轿车。电动车以电动车为主,乘用车事业部是以交叉车和A0级车为主,那里生产设计的叫汽车专业本身,包括制造的。
北航:这是我们的组长,做自动变速器的,有做汽车电子的,有做燃料电池的,还有研究汽车主动安全的,还有做主动安全的。
提问:您当过老师,知道现在学生选课题大家讲要找前沿,找最热点,但是现实往往公司到现在工程技术研发,真正到生产力的其实不是所谓的热点和前端,我们在追逐前沿,正在做的,还没做好的几十年前提出来的技术,为什么高校大家都找前端,找热点,而到企业,现在的生产力,我们国内品牌确实做的不好。
林逸:觉得你学的没什么用?
提问:前端好发文章,一到公司用不上。
林逸:不会用不上。可以告诉你几个数据,研究院现在500人,其中20位博士,硕士大概有10%多,高层次人才在开发部门是需要的,数量比起来可能稍微少一些。但是具体部门,新技术部大概40人,主要做新能源车开发,几乎硕士以上。
提问:我的意思是,我们做课题,选的时候不要管那些几百年以后的燃料电池,我本人做燃料电池。
林逸:燃料电池不是几百年以后,我上午接待一个英国专家做燃料电池的,2012年英国奥运会会用。
提问:大家关心商业化量产?
林逸:用不了几百年,几十年可能。
搜狐:几十年过后这些博士生是主力的时候。
林逸:这事太难。
提问:我的问题是,因为这次车展,我们实验室的同学,参与了新能源公司一辆展车从设计到制造,相对了解多一点。我在想,林老师,在咱们新能源公司方面后期有什么,像已经展出的萨博95的,很多概念非常好,怎么样把这些普及下来?因为包括快换,吉利也做了一个,而且能换,模拟,电池不是真的,咱们这个没展出快换的过程,可能很多好的概念大家有一些好的概念在这,怎么样普及,怎么样把这个概念转换成实际应用,有什么动作?
搜狐:是不是企业等着政府动作?
林逸:不是这样,电动车发展应该说现在普及度比以前高很多,全国大概上万部了已经在跑的车。但是为什么没有像汽车这样大量普及,我们汽车做到1千多万辆,电动车比例太小。
几个原因:一个是新能源技术,为什么叫新能源,还是技术比较新,各个企业处在技术摸索阶段,都在寻求最佳路线,不断的市场化,像目前叫市场化最好的是丰田普瑞斯,全世界卖200万辆,是第一款挣钱的,已经做了20年了,我们现在才做了几年时间,所以肯定企业有一个不断完善,从概念到工程车再到量产要走几个环节,技术在成熟过程中。
第二个,特别是纯电动车,涉及到公共设施建设,现在我可以说,国内现在已经认识到这点,国家能源局在组织五大能源巨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他们在前期规划,准备制订标准,设充电站,但是也要和车厂互动,得有车才有站。但是国内现在已经开始在做,包括北京市现在有已经规划十几处,要建充电站的地方,包括中石化在北京现在要布几个点,中国国家电网要马上布点,大家都在试。随着充电设施的普及,电动车市场化越来越快。
还一个最根本原因,三类电动车最根本的瓶颈技术是电池技术,混合动力节油三大途径,一个是发动机加速爬坡的时候有电机,电机可以做小点,还有一个能量回收,有电机和电池才能发电储存,混合动力也都有电池。燃料电池搞过几回,全世界公认要电电混合才能市场化。有一个共同瓶颈是动力电池,包括纯电动的。为什么现在没有这么大市场量,还是因为成本高,蓄电时短,要随着产业化过程不断提高,本身技术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越来越大,几方面综合在一起需要一个过程。现在专家估计比原来提前一些,因为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汽车想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和环境保持协调,所以关于燃油问题,环保问题,电动车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国内10大汽车集团有一个电动汽车的相当于一个会议,会上有一个一致看法,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这肯定没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