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这场大型国际挑战赛主要是以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的大型车为主,这次参赛的则主要是纯电动的小型车。
一辆纯电动的荣威750,可以同时装两块电池,平时上下班,只需装一块电池,一次充足可以行驶200-300公里,完全能满足上班族的需求;而一旦周日需要出远门,还可以另外租赁一块电池,放到早已设计好的辅助包内,实现长距离远行。
这是近日,上海交大和上海汽车远赴巴西参加第十届必比登挑战赛的最新研发成果。该挑战赛展示的都是全球最新的汽车技术。
2007年,上海交大和上海汽车在上届挑战赛联合推出的是燃料电池汽车,“当时这辆纯电动的汽车也已经研发出来,不过,由于电池成本昂贵和当时电池生产水平的原因,该车只是一辆展车,并没有进入实际的比赛。” 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告诉记者。
时隔三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悄然变化。而据了解,2007年的挑战赛主要是以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的大型车为主,这次参赛的则主要是纯电动的小型车,包括通用、丰田、菲亚特、巴西、印度的一些企业都带来了自己的纯电动汽车。
现阶段重心:纯电动
殷承良认为,引起厂家争相推出纯电动汽车的重要原因是电池产业的成熟,使纯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成为可能。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电池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仅国内企业投资超过5亿元的就有三四家,过亿达到五六家,这使得电池在不断提升性能的同时,价格也逐步下降。纯电动的荣威750用的是浙江嘉倍思的电池。“纯电动汽车是方向。” 殷承良认为,由于纯电动汽车大都白天使用夜间充电,而国内电网夜间电力富余。
根据上海汽车2008年的技术路线,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划是加快推进混合动力产业化,探索代用燃料汽车的商品化,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行。这个技术路线中并未提及纯电动汽车。而2009年上海汽车制订的新的201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中,则提出加快推进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推动燃料电池的示范运行,适时推出燃料电池产业化。
“原来把燃料电池放在最优先,现在侧重点放在电动汽车上。”上汽参赛人员透露。去年年底,上海汽车与美国A123系统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按照51∶49的股比,成立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并提供技术服务和其他售后服务。
上海汽车财务总监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上汽未来收购的重点是核心和关键零部件,包括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此次挑战赛,上海汽车专门派出新能源事业部相关人员,远赴巴西,目的就是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最新动态,和寻找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的合作者。
上海汽车荣威混合动力将于2010年底量产上市,上海汽车已经明确了混合动力是过渡产品的路线。上海汽车的目标是2012实现纯电动汽车产业化。
“只能说我们现阶段的重心在于纯电动汽车,并不意味我们放弃燃料电池汽车,”上述人员表示,“我们会每年滚动的规划,搜集最新的关键零部件发展和提升情况,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走向做出判断,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未来方向:电驱动
对于燃料电池,殷承良表示,最主要的问题是虽然氢来源丰富,但能吸附氢的物质还未找到,所以储氢技术很难突破。此外,燃料电池还存在电池寿命不过关,储氢站的建设不易。所以很多企业暂时将研发主力转向了更易实现产业化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但这并不意味企业会放弃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可以说仍然是企业认同的最终解决方案,消耗氢气,排出水,是真正的绿色汽车。
燃料电池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有规划,日本2015年实现燃料电池商业化,欧洲燃料电池推分两个阶段,2010年作为第一阶段,2015年计划产销燃料电池汽车40万辆到180万辆,美国能源部制订了2015年燃料电池市场化运营的计划。
目前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最重要受制于两个方面,氢燃料的来源和燃料电池堆成本昂贵,记者了解到,一辆车60%-70%的成本都来自于电池堆。
“氢气的主要来源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氢气,随着工业制氢技术路线的发展,不能排除未来氢气有更多的来源,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必须要做好准备。”
通用汽车也在坚持燃料电池轿车的研发,通用汽车4.3代集成的发动机的燃料电池汽车,此前已在美国示范运行。
上海汽车奥运会期间,燃料电池轿车的平均成本200万元人民币每辆,根据预测,2015年燃料电池轿车的平均成本有望降至35万元每辆。
“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只是调整了投入的比例,把更能实现产业化的纯电动汽车投入得多一些,但由于企业总体投入的加大,从绝对值上看,燃料电池汽车的投入并未减少,反而是上升了。”上海汽车相关人员表示,“总体来说,我们认同不管是燃料电池还是普通电池,电力驱动是方向,只是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寻找更容易产业化的模式,而上海交通大学选择给汽车外配一块电池,也不失为一种产业化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