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斯巴鲁在中国大陆地区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85%,达到35,300台,创造了斯巴鲁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新纪录并一举进入进口品牌前三甲。2010年,斯巴鲁把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目标设定为50,000台。根据中进汽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斯巴鲁车型国内上牌数为2.9万辆,超额完成了半年销量任务,完成全年目标问题应该不大。而在2006年至2010年上半年这一时间段内,斯巴鲁进口车型的上牌量,最高曾达到中国总进口车上牌量的9.63%,3年时间增长了近2倍。其增长速度不容忽视,甚至有业内人士断言,斯巴鲁在国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已经不亚于奔驰、宝马。
这个2004年才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车品牌,此前,斯巴鲁一直将市场重点放在北美、欧洲以及澳大利亚市场,1999年往后开始向亚太地域扩张。从2004年以来销量一路猛增,在中国的保有量也已达到10万辆。对于一个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市场推广投入也不大的二线品牌来说,取得这样的业绩相当不错。
斯巴鲁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醒目的成绩,笔者看来主要归功于两点 ,一是对于技术质量和个性化的坚持,另一方面是对于高端品牌塑造的重视,看重品牌的提升对销量的提升作用。
至今,高性能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加4轮驱动已经成为富士重工最鲜明的技术特色。也由于其产品的鲜明特点,在全球汽车公司强强联合的大趋势下,富士重工才会相继被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看好。作为富士重工的汽车业务,斯巴鲁在汽车技术方面继承来的优势成为其强大的竞争力。
世界上的汽车企业挣钱基本上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像通用、福特、大众、丰田那样,通过生产适合普通大众的车型,并且尽可能让各车型共用生产平台,共用零部件,以期降低成本,薄利多销,其最终赢利手段则是通过星罗棋布的服务网络提供的售后市场服务。
另一种是像奔驰、宝马、volvo、保时捷等一样,通过追求产品的独特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极致的品质等,在每一辆车上创造出充分的价值,然后通过销售赚取足够的利润。
富士重工的选择是后者,所谓BOXTER+ECVT+AWD=SUBARU,它的制胜法宝是:一、开发全新的高性能水平对置发动机;二、用这款独特的发动机结合主动驾驶观念,强调驾驶乐趣和安全性;三、用高品质和高附加值巩固品牌形象。
在提升产品实力和树立品牌形象等方面努力之外,斯巴鲁还潜心打造完善的销售网络。经过几年持续建立,目前斯巴鲁在中国大陆的销售专卖店遍布一、二线城市,数量达到100余家。斯巴鲁构建销售网络重规模更重质量,通过加强培训,合理化流程,极大提高了售中、售后服务水平。布局合理、高质量的销售网络为斯巴鲁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高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在来中国“淘金”的外国汽车企业中,富士重工并不得志。早年,贵州云雀“只是一只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愣是错过了车市“井喷”期。“寻寻觅觅”之后,一切推倒重来。
近几年,富士重工在中国的声音多了起来。引进力狮等4款车型,全速打造进口销售网络,积极筹备成立销售公司,这其中标志性的变化是:导入了全新的斯巴鲁品牌。斯巴鲁是富士重工旗下从事汽车制造的部门,作为汽车品牌实至名归,但中国消费者不熟悉。
斯巴鲁热销的背后,其代理商认为,主要在于个性化消费的启动,“私车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到了升级换代的时候,这部分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更注重产品本身的个性和其动力。”事实上,与丰田、日产等相比,富士重工只是日本的一家小汽车公司,但在技术方面却有着多项日本第一,其中包括最早推出日本第一辆前置前驱水平对置发动机,最早推出日本第一辆微面,以及最早推出日本第一部四轮驱动厢式车(WAGON)等。富士重工当年将所有汽车品牌统一为SUBARU(斯巴鲁)品牌。据了解,斯巴鲁在全球的目标是1%的市场份额,并将自己定位为具有独特个性的高端品牌,所以在中国的目标客户群是个性化的富裕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