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产销数据平台--汽车销量排行、分析 > 汽车销量分析

2013年7月份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2013年08月13日16:32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一、2013年汽车走势评述

  1、7月市场走势回顾

  根据乘联会数据:狭义乘用车7月总体批发115.38万台,7月批发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3.4%,7月零售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7.7%;7月批发环比上月增长-9.4%,7月零售环比上月增长-5.4%;7月出口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9.4%;7月厂家产销率97%,7月渠道批零率100%;13年1-7月生产累计增幅16.3%,13年1-7月厂家批发销售累计增幅16.5%。 7月初经销商为了消化6月底的压库,月初批发销量较低是正常的现象。今年7月的工作日最多,加之6月29-30日的终端销量,由于处于周末,只能在7月初上牌,这是有利因素。很多企业在7月份放高温假,这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企业的产能这几年已经上来了,厂家的库存也不少,因此不会影响终端销量。但是7月份很多城市的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因此影响了7月份的销量,使7月份销量低于预期,也比6月份有较大的下降,但是同比还是较大幅度的正增长。7月底的经销商库存微幅增高,而汽车出口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负增长,同比的累计出口还处于正增长状态。

  1.1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A. 7月车市结构性高增长

 
  7月狭义乘用车国内零售较强,同比增速达到15%,环比下降3%。其中增长最强的是SUV,同比增长52%,其主要原因也是厂家对SUV车型的投放力度超强,加之消费的年轻化趋势及换车潮流推动SUV的需求强势增长。作为市场主体的轿车市场走势较弱,零售同比增长达到8%,且环比增速下降4%,这也是换购群体升级多样化带来的轿车增长偏低,7月的MPV类生产资料用车销售回落。尤其是7月的MPV增长剔除1万的MPV类微客增量后,增长偏低,SUV市场的超强走势仍是一枝独秀的。

  13年1-7月的零售增长21%是较强的。13年1季度的开门红早在我们的预期中,这是考虑到12年初的数据异常低基数和13年春节延后因素,以及12年4季度的车市增长部分转移到13年1季度。但2季度的零售持续走强是超预期的令人振奋的,这也是消费升级的促进。

  B. 1-7月狭义乘用车高增长

 
  13年1-7月的车市零售增长21%,这是11、12连续两年低增速后的首次季度增速超越20%,算是较快增速。考虑到12年的市场也较弱,但12年的低增长是在12年1季度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今年2季度的17%增速是在去年14%增速基础上的较高增长。

  虽然考虑到这样高的增速与环境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后面难以保持这样的增速。但去年8-9月的零售增长基数8%偏低,13年3季度仍能有一定合理增长空间。

  C. 7月车市批发强势平稳增长

 
  13年7月的狭义乘用车厂家的出货速度异常,增速出现第四周偏低的现象,体现行业生产能力较充足,部分企业放假时间较长,月中的出货受到厂家休假而进度放缓。7月作为季度初一般是压库较小的,而今年7月的最后一周走势增速有25%,说明车市的节奏受到干扰,而厂家没有强力控制进度,这并非强力月末压库存现象。

  D. 7月日系厂家销量较好

 
  7月零售同比销量走势最强的是韩系、法系,德系、美系和自主的增长相近,而日系仍是同比负增长9%。而相对6月的零售环比看,美系和德系表现较好,自主和韩系、法系、日系都是小幅负增长。

  7月厂家销量的增长差异化,其中韩系和法系同比增长较高,自主的表现稍弱,日系仍是最差的。相对6月的厂家销量表现也是差异明显,其中的德日美系环比都是增长的,而自主品牌和韩系等都是环比表现稍差。

 
  13年1季度日系销量仍处于弱于2010年前的低位水平,随后的4-7月销量达到24万台的近年次高销量,市场状态逐步好转,但由于日系的新品在下半年发力的较多,目前的走势仍是稳步回暖的的特色,估计7月走平,8月后开始才会有突出表现。

  E. 厂家和渠道库存压力缓解

 
  今年7月的厂家库存降低4万台,经销商库存增长6万台。今年厂商库存增长力度远低于去年同期,但7月的厂商库存增减与12年同期类似。7月经销商库存大增6万台,这体现了厂家的半年目标冲刺和市场的疲软,考虑到6月的减库存,7月的增库存的对经销商的压力不算太大。

  F. 市场主销车型-合资主导

 
  13年乘用车销量领军车型主要是欧美系包揽,朗逸和福克斯近期占据冠军销量车型月度较多,而五菱宏光在3月表现突出,随后也保持在三强内。五菱宏光作为微客类车型的消费群体与私家用车有明显差异,且五菱宏光也是进入MPV市场的主流,近日的新车上市也是促进。朗逸的产品仅有三厢车型,6-7月被福克斯的两三箱组合超越,但7月的朗行的销量也到8500台。大众的产品细化管理也是趋势。

  近期前几名的朗逸、凯越、速腾、帕萨特、宝来、科鲁兹、英朗、迈腾、捷达等表现较强,这也是强势企业的车型优势特色。7月的南北大众的桑塔纳和捷达表现异常突出,这也是大众的全系列增量的较好体现。

  自主品牌在主力市场逐步边缘化,哈佛的表现算不错,但其他的自主就没有车型能进入国内零售主力阵容。而A级入门级车型的自主品牌过去较强,现在的合资三强的A级低端对自主的A级入门级形成新的顶部压制效果。

  G. 轿车市场趋于三厢主导

 
  轿车市场的两厢车型占比持续下降,13年的两厢车型占比降至17.7%,而12年是20%,11年是21%,这样的两厢持续下降趋势趋势体现了入门级小车的车身式样多样化趋势。小型MPV类微客的载客需求发展较快,,小型SUV也是快速崛起,这都对两厢轿车的影响也是较大的。

  13年4-6月的两厢占比持续三个月回升,达到17.9%的相对高位; 但7月的两厢份额环比6月下降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微轿低迷和厂家减产调节主要是针对弱势车型。

  H. 7月狭义乘用车排量平均1.78升

 
  13年的狭义乘用车排量趋于中大型化,低端的排量市场表现相对较弱。尤其是SUV市场的份额增大带动排量的提升较明显。而SUV自身的排量是趋于排量小型化趋势,而轿车和MPV的排量相对是大型化的趋势。总之排量大型化和升级是近期的趋势。
 
  7月的2升级以上车型的份额明显提升,而其中的1.6升和2升级别市场的份额增长较快,与此同时的增压车型的份额增加较快。今年的SUV小型化和MPV的小型化都对1.5升市场有所推动,但7月的MPV低端走弱,微轿严重低迷,小排量表现也较差。

  I. 7月狭义乘用车中高端表现较强

 
  7月的狭义乘用车零售较强,批发稍弱,且各级别市场零售走势差异较大。7月持续上月的中高端较强趋势,相对12年同期也是以A级车为代表的中大型车表现较突出。7月的 A00级走势较弱,批发同比去年7月批发下降31%,环比今年6月下降25%,而且微轿的零售也是同比去年7月下降23%,环比的下降也是最大的,入门级消费群体的压力较大。7月的A级车批发走势很强,批发环比上月降5%,同比增长22%。而零售的的同比增长也达到26%的较高增速。

  7月中高级车的市场恢复较好,B级车的批发同比增长14%,其零售也同比增长12%。而C级车的7月表现偏弱,高端需求不理想。

  J. 小型SUV市场火爆

 
  13年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主力细分市场表现较好,同时出现市场热点的延伸。轿车市场的A级车今年很好,而B级轿车7月表现也是不错。今年MPV市场的入门级市场表现超强,但7月的这种强势明显减弱,同期新品基数已经增高和本期的降价竞争激化也是变局较快的。SUV市场的A0级车热点延续,而且增速仍处超高水平,A级SUV持续保持较强走势,B级SUV的增速相对高位平稳。

  K. 13年自主厂家表现较好

 
  今年的市场复杂,强势企业的表现较好,自主总体表现似乎不错。狭义乘用车的主力厂家13年走势较强,合资三强的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的13年1-7月同比增长19%。豪华三强的13年批发也表现不错,7月的豪华三强批发依旧较强。合资自主13年持续较快增长,但总量仍较小。

  13年1-7月的自主的集团核心企业和民营三强的表现较强,这也是自主集团核心积蓄力量力争13年突破的体现,且不少企业的强力投入也有阶段性效果。7月的民营三强依旧保持较快的增速,而二线的国企和民企表现较弱。但7月的民营其他企业的SUV表现似乎不错,带来较好增量。

  L. 产品促销多样化

 
  13年7月的狭义乘用车市场促销力度小幅增大,没有出现历年7月的急剧加大促销的现象。而从09年开始的不降价只促销的现象也是在13年得以改变,尤其是换代车型的降价换型等形成更强的增量动力。

  2、8月市场展望

  8月有22个工作日,同比和环比均少了一个工作日,三伏天在8月中旬才过去,而且到8月中旬秦岭淮河以南,不包括福建广东广西的以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及以东的广大地区的气温仍然很高,因此8月份的上半月销量不会很理想,特别是8月份放高温假的企业比7月份还多。但是下半月由于天气逐渐降温,特别是9月市场高峰的预热期从8月下旬开始,市场会向较好的方向发展,今年8月市场销量的同比涨幅会继续超过10%。但由于“三包规定”实施在即,也可能出现用户持币待购的情况,这是所有厂家都不愿意见到的。

  3、厂家要尽快宣布提前实施三包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三包规定)将在今年10月1日实施。大多数人认为,新车在10月1日以后将自动享受三包规定的权利。这个认识是错误的,按法律原则,无可争辩的是:在10月1日之前买的车,用户不能享受三包规定的权利。只有在“十一”之后买的车,用户才能享受三包规定的权利。购车用户如果知道这个情况后,8、9月份乘用车市场销量可能会锐减,除非汽车生产厂家宣布提前实施三包,才能避免销量损失。目前宣布提前实施三包的厂家很少,如果8月份市场下滑,就会有更多的厂家宣布提前实施三包。动作快的厂家,甚至可获得部分额外的销量。汽车三包规定是政府行为,而厂家宣布提前实施三包是积极配合政府的企业市场行为。用户在这2个月买车,一定要问一下这个车是否已经实施三包了,否则可能会有如下的风险。

  A、按三包规定出现严重质量故障,可以退车或换车,但购车在“十一”前,而厂家没有承诺提前实施三包,将不能退、换车。虽然退换车的概率是万分之一或更小,但摊到个人头上就是“中彩”的100%。

  B、中国大多数新车质量担保期是2年,“十一”后最少为三年(看厂家的三包承诺),质保期少一年平均用户要多花维修费1000元以上。

  C、三包规定实施后,所有易损件都要有质量担保期的时间,在质保期内易损件故障均可免费更换或修理,但必须是实施三包的车,否则就得自掏腰包。

  D、执行三包规定的依据是购车发票的开票时间,他必须在厂家承诺实施三包的日期之后,或“十一”之后。因此实施三包的时间节点对买车用户利益和厂家销量都是关键的,只有厂家提前实施三包,大家的基本利益才都能得到保障,市场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4、对限行、限牌、排污费、拥堵费的评论

  今年以来已经有18个大城市开始探讨汽车的限行限购政策。这是中央政府不出台统一政策,容忍地方政府乱出政策的结果,它会影响中央的权威。地方政府对限行不感兴趣,堵车主要原因是汽车过多,限行是对所有车主的限制,这是比较公平的,在实施政策初期对减轻拥堵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就被增量的汽车把效果抵消,限行影响政策制定者的既得利益,有车族一般是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其话语权大,地方调查结果总是支持的最少,因此国家说限行,地方就变成限购。限购是对无车族的限制,无车族的社会地位低财富少话语权小。外地人是社会底层,高房租、无购车资格等让其难以融入社会。这就不公平了,对缓解堵车没有作用。但可减慢汽车增速,使拥堵程度不过快发展,另外政府通过车牌拍卖还有巨额收入,这是地方政府热衷于限购的根本原因。

  还有报道说地方政府要收排污费、拥堵费,其实排污费过去收过,在治理乱收费时取消。收排污费没有可操作性,因为达到国四排放标准的不应该收,达到国三标准的少收,达不到国三标准的多收,而且要按发动机排量收,这样就会对商用车收的多,会增高CPI的值,因此仅是喊喊而已,收排污费没人敢干。对所有车都收拥堵费也不合理,在城市中心闹市区收,不能建收费站,这样会制造拥堵,用无挡杆的ETC自动收费,中国人诚信度差,逃费的人肯定不少,用法不责众的观念衡量也无操作性!这两项收费一旦实施,必然在城市入口设更多的收费站,也要对外地车收费,这又是乱收费。但是限牌、收排污费、拥堵费均会增大地方收入,这才是本质。 国家要处理的积案按重要性排序,治理堵车的政策也该出台了,其实不出台政策也是政策腐败的一种形式。

  5、新能源车补贴在阻碍新能源车发展规划的实现

  今年比亚迪电动车产能过万,计划卖8000辆,其中半数只能出口。这是因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同时,要求地方政府也给补贴,外地生产的电动车不给本地增加GDP,他们就搞地方的新能源汽车目录,进行地方市场封锁,使外地产新能源车不能在本地卖,连比亚迪的电动车在本省的广州市都不能卖。对地方政府的好处是:可以保护本地落后的电动车,由于排除了竞争,本地电动车可以卖高价,如有的A0级纯电动车的价格比A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高出60%,地方政府还可捞取产业升级和实施超越战略的虚名。这不符合李克强经济学的"去杠杆”,即政府的投资和补贴,不要求地方政府跟进。中国有些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已达到有较高的技术质量水平、可大批量生产和较低的成本,但地方市场封锁,使每家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都很少,因此政策必须尽快修改。

  政策修改主要是“去杠杆”,不要求地方政府跟进补贴,并撤消地方目录,从而打破地方市场封锁。所有新能源乘用车都可以在5个试点城市卖,用市场竞争机制加速新能源车的技术进步。就是这样仍不能达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目标,还应对市场反应好的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放开,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新能源汽车,质量技术水平差距很大,一步到位的放开可能问题大,因此建议:新能源乘用车卖2000辆以上无问题后,就可在20个试点城市卖,卖万辆以上无问题后,可在全国卖。但是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慢于新能源车的研发和生产,这是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有太多利益集团的身影,因此用带密码的充电卡在停车场的充电机上充电,应该尽快建设。以便无人化的充电和收费。这个工作地方政府会有积极性,因为消耗的电能收费,会给地方带来GDP。

  6、整车企业经济运行态势分化

  A、整车行业总体状态

 
  由于国家统计局的行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数据发布要晚一个多月,因此我们本月只能进行隔月的月度跟踪汽车整车总体运行状态。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2年1-12月的的汽车整车行业的产量2063万台,同比增长6.3%,而整车行业产值24609亿元,增长9.2%。13年1-6月的主营业务收入14369亿元,增长16%,而成本增长15.7%,生产运营处于较好水平。但营销的投入增长也是很大的。13年的营业费用增长19%,较12年的18%增长较大。同时13年的财务费用的收入大减到5亿元,好在是利息的增长不太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12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到60.1%,处于较安全水平。

  12年整车企业利润增长从超高状态稍有回落,13年年初恢复较好。12年1-12月的利润增长3.7%,13年1-6月的利润同比增长22%,销售利润率也达到10.2%的较好水平,且毛利率在19.2%的近期高位;总体看汽车整车行业的利润表现仍是较好状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崔丽凡)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