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综合新闻

荣威品牌十年:围绕用户成一切行动准则

2016年11月19日16:22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张文
第1页 :自主品牌的十年

      广州车展是2016年汽车行业年内最后一次盛会,2016年也是荣威品牌发布的第十年,荣威有很多故事要讲,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王晓秋,上汽乘用车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觉慧,上汽集团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邵景峰,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四位领头人和媒体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推心置腹的交流。寰球汽车传媒总出版人、汽车商报总编辑吴迎秋担任主持人。

 

吴迎秋:

今年是荣威品牌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十年。这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品牌现在都干得非常好,非常出色。很多人会思考,自主品牌过去为什么能干好,未来还能不能干好。

   荣威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一个样本。过去的十年是,未来的十年也一定是!作为一个媒体记者,看到今天的荣威,我有很多感受。第一个感受就是见证。可以说荣威十年,我见证了10年。我记得当初和张总聊了很多,但是那时候说心里话,摸着石头过河的因素很多,所以当时我们心里也是没底,但是慢慢走过来,这中间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二个感受是使命感。我干汽车记者30多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把外国汽车宣传得很好。但是,把外国汽车写好了,我们也只做对了一小部分。我们中国的汽车记者必须把中国汽车宣传好,把它总结出来,从而推动中国汽车的发展,这是我们的使命。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荣威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一个典型。刚才我和晓秋总在说,这一年来自主品牌发展非常快,出现了很多明星企业和明星车型。但是,我始终在想,中国自主品牌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如果在一汽、二汽、上汽等在内的六大集团中,没有冒出几个可以抗衡国外巨头的车企,我觉得中国自主品牌的事业应该说是不圆满的,或者说这个答卷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因为作为一汽也好,东风也好,上汽也好,这样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他们是中国汽车的支柱企业,它们的体量,它们的人才集聚,它们的技术积累,它们的学习路径和方式都应该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发展非常好的一个参照。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一定不是在独立封闭的环境当中壮大出来的。

    第二点,现在有很多自主品牌车企起来了,大家也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说这个企业要有爆款车才算成功。以爆款车来说,上汽荣威RX5肯定是一款。一个多月前我参加了中国汽车和韩国汽车的论坛,当时我在会上的发言当中举了几款爆款车,荣威RX5就是其中的一款。但是有了爆款车,能不能继续推出更多爆款,这个问题是我们未来探讨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不断的做好事很难;推出一款好车不难,难的是要不断的推出更多好车。今天上汽发布的车子,我们已经看到了,我相信这一代又一代、一款又一款的车会持续给大家带来惊喜,这就是上汽给我们看到的惊喜的一面。

 

    下面进入到正题。我先提炼一下今天四位领导的关健词。

    王晓秋总,40岁参与创立了自主品牌,50岁重回自主品牌,见证了第一辆中高级自主品牌轿车荣威750,第一部全时数字轿车荣威550,第一部量产互联网SUV 荣威RX5以及刚刚发布的荣威i6的诞生。

    张觉慧总,来到自主品牌10年,他见证了自主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参与建立了上汽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包括见证了蓝芯、绿芯、智能互联在内的"三擎"和全新的MIP架构的开发。

    朱军总的简历更有特色,07年加入到上汽技术中心,投入自主品牌新能源技术研发,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方案,主导研发了荣威750混合动力荣威e50纯电动、荣威e550插电混动、荣威e950插电混动、荣威eRX5插电混动等一系列的产品。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绝对是一个领军人物。

    邵景峰,设计界的网红。我过去说过一句话,设计师是一个企业不可替代的一个人,花多少钱也要留住,邵总就是这样的人,他让上汽自主品牌的每一款车更多的体现了中国印记。

    中国的自主品牌非常难,未来也注定还会经历很多磨难。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坚持,如果没有坚持,没有执着的信念,中国自主品牌走不到今天。今天四位领导中有三位都是从合资企业里出来的,包括晓秋总还在上海通用待过。相信大家都很好奇,你们当初为什么会回到自主品牌?除了一纸调令外,还有什么推动着你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先从情怀开始谈起。我想听听晓秋总对于自主品牌的看法。重回到自主品牌之后,你对自主品牌、对荣威这份事业是如何思考的?

    晓秋总:记得去年广州车展的时候,我跟大家说,明年的广州车展我们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卷。大家可以看到,我想的、我做的是一个系统,不是零敲碎打出来的一个东西,不是一款车。自主品牌能做好,必须要建立一个体系。新10年和老10年,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性的过程。

    另外,造车子不能有短版,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都要有绝对的实力,包括我们的造型设计、我们的动力总成在内的整个制造体系都要有优势。对于我来说,一旦做了一件事情,总想把事情做到最好,这可以说是一种使命。当初如果我坚持不走,在合资企业里还是会很舒服。但是我在内心深处,一直觉得办好自主品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使命。这种使命感推动着我走出合资,进入自主。

汽车作为工业中的工业,在国家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中国没有汽车工业,那就意味着中国没有民族工业。如果所有的开发,都交给别国完成,很难真正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一汽、二汽等等六大集团的事情,所有中国汽车人都有责任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这就是我认为的情怀。

    另外,把企业干好也是对员工的一种责任。如果做不好,我们的员工出去也没面子;企业做好了,大伙出去可以很自豪地说自己是乘用车公司的。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自豪感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做好了,可以激励员工,员工有自豪感了,又可以激励他们做得更好,这是一个公司的良性发展模式。

实际上不光是我有这种情怀,我们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情怀。当时我在劝说邵景峰和觉慧来乘用车的时候,我跟他们说,你们在合资已经做到顶了,乘用车是你们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也是荣威i6为什么会出来的原因。

所以,我们整个团队都有这样一种使命感和情怀。朱军总工作做得也很好,新能源车一款一款的出来,明年会更多。私下他跟我抱怨说,我压榨他,实际上他也很高兴被我压榨,因为他乐意去承担这样的使命,他有动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吴迎秋:晓秋总,你说的让我很感动。有一点我觉得特别好,晓秋总把他的团队当成兄弟。虽然我们也平时也称兄道弟,但是,如果放在国有企业里面来考虑这个问题,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六大汽车集团过去为什么抢不到中国自主品牌的头彩,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这。既能够让体制内很多东西能够继承,又能够创新,还能让体制接受,这确实很难。

确确实实,上汽荣威能够走到今天,它很多的难题可能是不在体制内的企业所不能理解的。

另外,刚才说到的体系让我印象很深刻。自主品牌要发展壮大,靠的一定是体系。如果只做一款车,我觉得10年前就能拼凑出来,但是这种是不可持续的。想要持续冒出爆款车型,一定是要有完整的体系。实事求是的说,我今天愿意坐在这,是因为我今天看到了荣威的进步,我看到了荣威未来的第二款、第三款车型。

    还有一个就是,觉慧总和邵总当年做完朗逸,是不是已经到瓶颈了?今天咱们推荣威i6,是不是晓秋总当年对他们的承诺?

    王晓秋:是的。

   

吴迎秋:张总谈谈你在自主品牌的10年前吧。

张觉慧:当初上海大众国产化起步,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大众争取了朗逸的开发权,把第一代朗逸开发出来了,但是后来好多开发的自主权不断缩小。在合资品牌的开发体系中,中国工程师上升和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这是瓶颈,那时候晓秋让我来乘用车。我们在大众的时候就是兄弟,他负责质保,我负责产品工程部。

    晓秋总刚才说了他的情怀,我没他那么高。但是我有一个工程师的梦想。那时候晓秋总让我到乘用车来,说有好多事情要干,而且能自己当家作主。我来自主品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晓秋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我,一个是到了自主品牌,再不用苦求开发权。

    晓秋总当时说我们要打造一款全新的、高端的平台为今后的10年打基础。大家想,世界汽车发展到今天,对一个汽车工程师或者一个汽车人来说,从零开始打造一款全新的平台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了。现在的产品都是升级换代,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升级,从零开始做,我相信这是每一个汽车人的梦想。就冲这点我就愿意到自主品牌。

到了自主品牌,我们就开始考虑怎么去打造一款全新的、高端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实现了自我价值。等我哪天退休了,我可以说我这辈子也总算干了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吴迎秋:当初,晓秋总、觉慧总和邵总都曾参与朗逸的设计制造,那款车出来的时候,不仅市场反响很好,大众的中国市场负责人非常满意。再往后,你们也只能在上汽圆梦了。

 

文本导航

(责任编辑:聂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