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汽车业来讲,没有“中国心”是不行的,但仅有“中国心”是不够的。整车企业自主发动机制造曙光已现,但依然难以摆脱关键技术依赖外方的宿命,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强大。然而,此时的本土零部件业却在外方“专政”下表现得力不从心。
中国自主品牌在市场上最大的问题是总体质量和性能受制于整合研发能力,生产厂总是在用自己和国外的技术进行“攒机”式生产。特别是在动力总成、电子总成等方面,配套厂还不具备自主研发和供应零部件的能力。这样一来,自主品牌要么自己上发动机、变速箱厂,以高成本、高投入来形成自主,并承担规模上不去的风险;要么外购合资企业的发动机、变速箱,但无法跟随国外品牌的最新技术。按照汽车工程专家的说法,同样是一款发动机,并不能装在所有的车上,骏捷可以,但是卖给别的自主品牌则未必行。这样一来,大家就永远走不出“自己搞发动机亏本”和“外边买发动机被动”的窠臼。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