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并定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汽车召回距离梦想走进现实,仅一步之遥。但在中国特色的汽车市场上,这一步却有无穷的想象空间。
谁来鉴定汽车产品应当召回?中国特色的召回潮是否出现?召回之下,自主是否雪上加霜?中国车市格局是否会有所变动?经销商与车企博弈是否升级?是否会促进中国汽车消费者观念趋向理性?

焦点图片
头条聚焦

召回条例明年1月实施 拒不召回可吊销许可

[调查:遇故障超九成消费者将投诉召回][车企利润VS "拒召"罚金]

中国式汽车召回:摸着石头过河 路漫漫其修远

[该来的总要来][不要有过高期望][这盘菜"好看难吃"][应主动维权] [每年应召回2500万辆][像雾像雨又像风][召回不应是"屋里的大象"]

2010年以来全球性大规模汽车召回事件汇总

[全球问题车8成是日系][在华拒不召回最低罚千万][《条例》全文]

各国召回制度大起底

召回升级 各国汽车召回制度大起底

中国汽车召回猜想 中国汽车召回猜想

        2004年出台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最高金额仅为3万元,九牛一毛般的罚款难触厂商,在当前尚不完善的中国汽车产业格局中,巨额的罚款力度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维护用户权益显得尤为重要。局面在2012年发生变化,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拒召厂商将处罚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的2%—10%。涉及拒召车型如达到1000辆,货值10万元,最高处罚可达1000万元,同时厂商还将背负沉重的舆论压力。未雨绸缪,在巨额的罚款下大规模召回或将一触即发。

数据对比

相关数字

丰田遭美罚款5000万美元

丰田遭美罚款5000万美元

从2009年秋至2010年底,丰田因召回事件向美国政府支付的罚金近5000万美元。[详细]

美国2011年全年召回1450万辆

美国2011年召回1450万辆

2011年美国召回1450万辆,中国召回180万辆,仅为销量的十分之一。[详细]

2011年汽车质量投诉数量16805起

16805起汽车质量投诉

从2006年的7761件到2011年的16805件,6年间汽车质量数量增长了116.5%。[详细]

中国汽车召回猜想

        中国汽车市场从2010年开始井喷式增长,至2011年销量达到1850万辆,连续三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可谓正“坐着火箭”加速进入汽车社会,在这8年的时间中,中国消费者对于召回的认识也正在发生变化,对于汽车召回的理解也逐渐趋于理性,超九成消费者将选择召回方式。另一方面,随着汽车召回政策的逐渐完善,拥有全球汽车十分之一保有量的中国市场,或将引发一轮召回大潮。

仅有一成多用户曾被召回

本人是否有过被召回经历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仅有一成多的车主有过被召回的经历,在这个选项上暴露出中国汽车消费大国与召回数量不成正比这一尴尬的局面。以美国举例,2011年共有约1450万辆汽车被召回,当年美国的新车销量仅为1278万辆。

超过97%用户选择以召回方式维权

是否会选择投诉召回方式维权

  享受着全球同步的价格,却难以得到全球同步的质量和服务,中国汽车消费者在面对汽车维权时,往往身处弱势,维权无力。201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04亿辆,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10%,其中超过97%将考虑投诉召回的方式。

七成用户认为召回是企业负责表现

如何看待企业的召回行为

  经过几年时间的快速发展和沉淀,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召回的认识已经变得理性和务实。在此次调查中,仅有13.87%的消费者认为召回将有损品牌形象,超过七成的消费者把企业召回视为企业负责任和有担当的体现。

中国汽车召回猜想

召回条例对自主是否是一大“考验”?

召回条例对自主是否是一大“考验”?  任何涉及汽车行业的新政策,无一例外都会对我们的自主品牌产生大于合资品牌的影响。召回条例也不例外,相对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受到的影响肯定会更大。
  有观点认为,召回条例草案对我国自主品牌车企是一种挑战,会让自主品牌在于合资品牌的竞争者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与此观点相左的分析则乐观的认为,中国召回制度的升级,对自主品牌是有利无害的。究竟召回条例实施会对自主品牌车企是机遇还是“难关”?我们拭目以待。[详细]

对比

相关评论

中国每年应召回2500万辆车

中国每年应至少召回2500万辆车

汽车召回的数量,代表政府对汽车质量管理的水平。我们的质检局至少应该有一个汽车召回分期规划,五年内达到2500万辆,十年内超过3000万辆……[详细]

汽车召回这盘菜"好看但难吃"

汽车召回这盘菜"好看但难吃"

汽车召回条例从规章制度上升为法规,一时间叫好声一片,我却想泼泼冷水!别指望召回维权,不如购车时做好功课。或者,可以选择永远不买车……[详细]

召回条例对自主是福不是祸

自主人才

我国的汽车召回法规一直处于空缺状态,严苛的召回条例实施后,虽然短期内会给自主品牌增加一定成本和资金压力,但从长远来说却是一件好事……[详细]

最质疑:鉴定机构公证性

最质疑:鉴定机构公证性

  有过和大众一唱一和的先例,国家质检总局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大大受损;但不论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还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算是半个“官方”了。谁来做第三方最合适,又有谁能保证专业性和公正性?

最和谐:车企经销商博弈不会升级

最和谐:车企经销商博弈不会升级

  目前关于汽车产品的问题中,很多都是通过经销商来悄悄出来掉的;将来正式召回,经销商承担的责任就更小。正式召回中,厂家需要承担更多的成本和责任,这是减轻经销商成本的,它们需要支付的最多不过是一些工时费而已。

最蛮横:召回成本转嫁消费者

最蛮横:召回成本转嫁消费者

  有数据显示:2001年福特召回1300万条条轮胎,损失21亿美元;2002年三菱大召回,损失700亿日元...在中国卖的越火,也就意味着一旦召回,损失也越大;在潜规则横行,奉行"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中国,消费者能够安享无偿召回吗?

中国汽车召回猜想
中国汽车召回政策历程回顾
中国汽车召回政策历程回顾
中国汽车召回政策历程回顾
专题策划、制作:搜狐汽车 评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