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三:召回条例对自主是否是一大“考验”?
任何涉及汽车行业的新政策,无一例外都会对我们的自主品牌产生大于合资品牌的影响,召回条例也不例外,相对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受到的影响肯定会更大。
召回规定实施八年多来,中国大约有300多起召回事件,大多数合资车企均或多或少有过召回历史,但却鲜见自主品牌召回,2011年自主品牌更是仅有一例召回。这种对比一方面是中国召回制度不完善所致,也说明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对汽车召回认识不够,没有正确理解召回对于汽车企业的真正意义。
有评论认为,中国汽车召回制度迟迟不与国际接轨是为了“给自主品牌一个更宽松的成长环境”,殊不知,这种“纵容”和“保护”并没有让自主品牌“知耻后勇”,近年来日益增加的自主品牌海外召回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深谙召回规则和世界各国召回制度的合资品牌来讲,他们除了改变以往可能存在的傲慢态度之外,似乎不需要再额外做太多的“功课”,因为他们的品牌在世界各地经历了形形色色召回制度的“历练”在召回方面,面对中国的召回条例只需要“老老实实”的执行即可。
对自主品牌来讲有何影响?有观点认为,召回条例草案对我国自主品牌车企是一种挑战,会让自主品牌在于合资品牌的竞争者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理由如下:自主品牌首先需要克服“召回恐惧症”;其次,没有了“宽松的成长环境”,自主品牌面对严苛的召回条例要增强召回的主动性;第三,汽车召回带来的经济损失,召回可能会引发的销量下降,对利润率和抗风险能力均较低的自主品牌都是考验;最后,此前鲜有召回的自主品牌,若在召回条例实施后进行“常态化”召回,这种对待召回态度的极大转变,势必会让使得其产品质量、品牌形象遭到消费者质疑。
与此观点相左的分析则乐观的认为,中国召回制度的升级,对自主品牌是有利无害的。召回是正常的产品管理制度,不能完全与产品质量直接划等号。召回制度的升级和严格化,对自主品牌车企在提升技术和改进质量都是一种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自主品牌由于召回可能会面临暂时的经济损失,但长远来看,选择公开召回缺陷产品对于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召回制度升级,甚至与海外严格的召回标准接轨,也将有助于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开拓。
究竟召回条例实施会对自主品牌车企是机遇还是“难关”?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