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表〗
《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各种政策规范的的出台,意味着2006年是一个汽车规范与政策调整年,进过几年狂飙突进的发展,中国人的汽车市场成为了一个巨无霸,但环保意识的匮乏,车德的缺失,中国人享受了汽车文明,却没创造出用车文明。
2月马自达3在重庆长安福特工厂下线,3月全国上市,4月厂家宣布停产。
6月,中国第一台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华晨1.8T发动机在沈阳华晨金杯发动机厂的正式投产。
7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实施,原有的商业“三者险”条款和费率全部废止。
9月,上海大众在北京召开品牌启动盛典,正式启动了新引入的德国大众旗下明星品牌Skoda。
12月, 新佳乐荣获“年度进口CUV奖”
〖本纪〗疾进2006:百款新车连珠炮发
在全球汽车市场哀鸿遍野之际,中国市场却以近40%的速度疯涨——2006年,重新驶上快车道的中国汽车生产销售突破700万辆大关(其中轿车380万辆),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
3天投放一款新车
投放新车是刺激市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在这一年中,中国平均每3天就推出一款新车。一位汽车记者曾这样形容他2006年疲于奔命的状态:一个月只在家住过4天,其余的时间要么坐在新车发布会场上,要么坐在赶往另一场发布会的飞机上。
2006。2月18日,北京全新沃尔沃 S80 2.5T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国内汽车厂家推出的乘用车新车型达到117个。平均三天就有一款新车面市。虽然当年上市的新车型大部分是改款改型的升级版,真正属于首发的全新车型也就30多款,但这个数字也已创下历年之最。
2006年,中国汽车消费也首度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其中轿车占了半壁江山,达到53%以上,年销量超过380万辆,比2005年净增150万辆左右,每月平均销量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了近40%,增幅居世界之首。
2006年车市繁荣的另一半功劳应归于相关政策的频繁出台。2006年是中国汽车政策变化最多的一年。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从当年年初开始,国家限令各地取消对小排量车的种种限制措施并且调高了油价,一系列的汽车新政,推动了中国小排量汽车的发展。
自主品牌全面反击
2006年推出的100多款新车中,有30多款属于自主品牌。如连珠炮发的新车让自主品牌在2006年绝地反击,市场份额飙升至26.4%,一举超越日系车的25%,按国别排位中,中国自主品牌销量首度位居第一。
2006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十一五”期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众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以前所未有的激情,迎接自己的时代来临。
在当年广州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群体发力——吉利展出了以金刚为首的现有七款量产车;长安携旗下CV6、CV7、CV9、CV11共4款自主研发汽车前来参展;奇瑞A5和瑞虎搭载了他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上汽荣威以及一汽奔腾、红旗HQ3也作为两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高调亮相……由于自主品牌的强势登场,这届车展也被业内称为“自主品牌汽车展”。
在这一年里,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和上汽集团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自主品牌构想或目标发布:一汽正式宣布将在2009年实现自主品牌车百万辆;上汽收购韩国双龙、英国罗孚汽车后创立了“世界为我所用”的自主之路;东风集团提出,将在2009年推出自主品牌的第一款新车。
汽车出口大步前进
2006年11月,华晨集团与欧洲HSO汽车贸易公司签订出口协议:在未来5年时间内,华晨汽车将向德国及欧洲出口15.8万辆中华轿车,这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有史以来的最大一单。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中国汽车出口整体放量,达到创纪录的34.24万辆,比上年增长近一倍,出口金额31.35亿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轿车出口达到9.25万多辆,同比劲增197%,差不多翻了两番。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出口的汹涌仍拜低价所赐。商务部200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出口的小轿车以中低档为主,平均单价为8336美元;进口的小轿车以中高档为主,平均单价为29180美元,进口车价格竟达到了出口车的3.5倍。
〖列国〗“起死回生”的华晨汽车
华晨,这个曾让所有中国汽车企业感到惊讶和钦佩的名字在2006年重新回到车界舆论的中心。
华晨3骏捷下线 |
仰融出走后,曾风光无两的华晨汽车销量与利润一路直线下滑,2005年更是亏损6.49亿。2005年底,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临危受命,在大刀阔斧地体系改革后,重新找到前进方向的华晨汽车再次启动了强劲引擎。
2006年3月,华晨骏捷投放市场,比肩豪华轿车的外型加上10万元的超底售价,让这款车上市仅两个月,就以5个月订单破4万辆的销量、350%的月销增速,创造了业界的销售神话。骏捷连续多月加价提车的热销不仅造就了自主品牌的一大经典车型,更吹响了华晨复兴的号角。
2006年,旗下乘用车、商用车、轻客产品全线飘红的华晨以71.5%的行业最高增幅实现21万辆的整车销量,重回中国车市“十强”。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华晨汽车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与德国进口商签下15.8万量的整车出口协议,成功打入门槛最为苛刻的德国汽车市场,更创下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大的汽车出口订单记录。
〖平准书〗 新交法引发大讨论 降关税打开大国门
2005年2月4日,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交叉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由于冰雪路滑,一辆公交车将一位骑车的老人撞倒致死。尽管交警部门对此次事故做出了“无法认定责任”的认定,但老人的家属在当年8月仍然拿到了肇事司机对死者15万元的全额赔偿。律师表示,如果事故发生在一年前,按旧交通法,老人的家属只能拿到一半的赔偿。
这是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新交法)实施后的一个典型交通事故判赔案例。2004年5月1日,酝酿三年的新交法正式实施,轻微交通事故可以私了、高速飙车将受重罚、肇事逃逸终生不得开车、验车无须停车泊位等规定让中国汽车社会开始有法可依,而否定“撞了白撞”、机动车撞人负全责的新规定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2004到2006三年间,《道路交通安全法》、《召回管理规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小排量车解禁》等一系列汽车业法规政策密集出台,这些政策法规除了促进汽车人文社会的进步,更引发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变局。2004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实施,国内汽车开始享受国外汽车同等的召回“礼遇”;当年6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国家第一次明确提出鼓励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汽车工业自主发展明确了政策导向;2006年7月开始,《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标准正式执行,安全碰撞开始成为每一个中国汽车厂家必须面对的检验。同样在当年的7月,中国进口车关税税率由之前的28%最终降下调至25%,完成了我国汽车进口关税的最后一降,告别入世“保护期”的中国汽车自此正式打开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