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专题 > 搜狐汽车3-15第五届汽车消费指导周 > 媒体报道

深圳汽车服务和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出炉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作为除了房产以外最大的一笔消费,汽车维权问题成为了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的焦点。

  在采访中,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部部长李红表示:“相比其他商品,汽车维权是很困难的,解决问题往往是消费者先退一步,才能解决。由于没有专门的《三包》政策,消费者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尤其是进口车,维权起来特别困难,没有第三方的质量检测机构,究竟是消费者使用不当还是商家提供了有问题的产品,都不能定论!”

  与其他消费品相比,汽车有其特殊性,它必然行驶在大街小巷,若出现质量问题,影响范围大,除了影响交通外,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可以说,汽车承载的是消费者及其他人的安全。一旦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或很难解决,行驶的汽车就宛如一颗流动的炸弹,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为当汽车第一次出现问题时,消费者已经在冒险了。同时,汽车维权成本也非常高,一是涉及的金额(购买汽车平均需要10万元以上的消费);二是成本比较高(更换发动机等主要部件往往需要上万元)。

  无怪乎,许多消费者只能寻找其他的途径投诉来解决问题,有些甚至选择比较激烈的“砸车”行为。

  进口车维权尤其难

  在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采访中,记者发现进口车的投诉尤其显眼。投诉部部长李红表示,人们对高端品牌的心理期望要求比较高,进口车一旦出问题,车主认为物无所值,加上维修价格非常惊人,更换大件动辄几万的维修费用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进口汽车维修点少,导致维修难,并且一些进口汽车维修后,质量难达到应有的技术标准,成为投诉比较多的原因;同时进口汽车的投诉解决渠道不畅通。按照我国商检局颁布的《进口汽车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口汽车如在保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可向当地所在的商检部门提出鉴定申请。但目前,进口汽车的一些性能指标对鉴定设备要求较高,这给购买进口汽车的用户带来较大难题。 如果通过物价部门进行评估,很多进口零件国内无法估价,甚至一些部件评估人员都未见过,无论是事故鉴定还是维修,一旦车出了问题只能选择进口车代理商。

  同时,按《消法》规定,为生活消费而发生消费纠纷理应受《消法》保护。但消协在运用《消法》进行调解时,经营者多以进口车不适用《消法》为由,不予配合。消费者诉诸法律,又缺乏权威的鉴定报告,责任难以认定,致使消协调解工作难做。进口汽车作为特殊的高档消费品,与一般的消费品不同,它的“一生”都需要保养和维护,尤其是出现问题后,更需要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法规来进行规范。

  “汽车三包”遥遥无期

  去年12月底,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简称《汽车三包草案》)正式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成为各界所期盼的热点。之前也有媒体断言今年的“3·15”三包政策必将正式出台。但实际上,直到目前为止“三包”政策仍然在艰难酝酿中。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多:立法的严谨性、公证性、权威性,这些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是,其实“汽车三包”久未出台的原因就两个字:利益。消费者、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销售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利益博弈和妥协是阻碍“汽车三包”出台的惟一原因。在一次次看到希望破灭后,许多消费者对“汽车三包”已经失去了信心。部分消费者无奈表示:“如此这般纠缠下去,即便三包出台又有多少条款能够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呢?”

  业内人士分析,消费者认为消协处理汽车纠纷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最多也就是通过协商来处理,如果消协通过努力还是不能使协商成功的话,消协就会建议投诉者用法律手段来处理,因此,消费者都有“通过消协问题也很难处理”的想法。而事实上,消费者的这种认识也确实是事实,如果碰到一些明显的问题,通过消协出面,可能厂家很配合;如果碰到一些拿不准的问题,国家又没有明确的规定,处理这样的投诉就非常为难了。因为消协处理这类问题的依据只有《消费者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如果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两法”之内,消协又无法强制解决,最后只有建议投诉者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了。但不管怎么说,消协还是可以根据《消法》解决问题的,万一解决不了也不要紧,因为消协还可以给投诉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帮投诉者依法讨回公道。

  举证难

  广东一位车主驾驶某品牌越野车在时速50多公里时,左转弯翻车造成左胳膊截肢。在治病同时,她为举证花费了大量财力、精力。直到从网上得知在美国进行的这种车型试验中,发现存在设计缺陷,才得到有力证据。

  汽车问题的官司难打,是人们普遍认同。消费者对汽车使用中的一些小毛病、瑕疵不满意进行投诉,厂家修理,是否修好由谁判断?产品瑕疵与产品缺陷的界限不明确,如果无法判断,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甚至车毁人亡了,责任谁来承担?消费者通常专业知识有限,举证的手段有限,而厂商对产品的性能、使用等方面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最了解,举证相对要容易得多。

  责任鉴定难

  目前国内检测机构少,有的技术标准或设备缺乏,不能承担事故车辆或进口产品的检测。由于责任认定、检测都存在困难,加上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很难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从立法的角度看,先行法律如消法的规定比较笼统,厂家承担民事责任的范围不明确,缺乏量化的标准,宽严无度。特别是对损失的赔偿上缺乏量化的规定。例如,赔偿车款,但误工费、交通费该不该赔?因购车付出的汽车税费、保险该不该赔?这些都缺乏明确的规定。

  索赔难

  有的汽车经营者不能正确对待消费者投诉,遇到问题后常以用油不当或驾驶问题为由推卸责任,还有一些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恶意隐瞒,直至消费者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厂商与消费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不对等,消费者先天不足。消费者不一定能掌握自己车的真实情况,有些修车、换零件的记录不一定向消费者说明;质量监督检查机构不对个人开放,只接受法院或消协的质量检测的委托;在财力和人力资源上消费者也是处于劣势。李 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责任编辑:靳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