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搜狐汽车首席评论员 贾新光
中国汽车资深分析师 钟 师
主持人:
搜狐汽车频道编辑 陈昊
一,应该把80%、90%的交通量都引到地下
主持人:奥运会已经结束了。奥运期间,北京市实行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措施,的确,北京的交通有了可喜的变化。9月16日,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周正宇表示,“9月20日以后单双号限行将结束,后续措施正在研究过程当中”,那么奥运会后的北京交通情况又会怎样呢?今天两位专家正好代表了有车族和无车族,我们来聊一聊奥运后北京交通这个话题。
改善公交使其和私家车进行良性竞争
钟师:奥运期间,所有待在北京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北京空气的变化。
我们先来看看上海,上海市通过提高购车成本,牌照拍卖的方法,希望减少私家车的数量以缓解交通,但事实上也没有多大用。它唯一的效果只是把所有车的档次往上提高了一个层次而已。对总体汽车保有量的减少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靠这种任何人都能够想到的办法,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这就是为什么要用一些专业、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想到的。官员能够想到的老百姓也能够想到。全世界所有的大城市,最后琢磨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通过改善公交的竞争力来良性的和私家车进行竞争。这是诱导性的方法,让你心甘情愿的少开车,不是叫你没车。是让你少用自己的私家车,更多的搭乘公共交通,整体的拥堵状况有很大的减缓。这要靠良性竞争,不是想个一拍脑袋就出来的办法,那些办法都没有用的。
我说一个具体的例子,我太太单位原来在东四,原来单位的院子里面大家都要抢车位,因为开车的人很多,有的车都早来,或者是停在胡同里面,很不方便。随着五号地铁开通以后。地铁口离单位就是一两百米,也没有什么人强迫,忽然院子里的车大量减少,车位不紧张了。因为很多人觉得在东单,市中心,开车是不得已的办法,开车本身也是很累的事情。有很方便的地铁可以转接到各种地方,他觉得这很方便。他觉得我没有必要为了上班开车,我车可以在周末干别的事情用。用户会作出一个自然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由他来选择,政府造成了一个很好的竞争环境。让有车的或者无车的选择最适合他自己的方式,这是心甘情愿的。这是最高的境界。
主持人:钟老师提得非常好。您的意思是在公交系统里面引入竞争的机制?
钟师: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坐公交系统呢?我在上海和北京也都经常用公交卡,在国外,在东京、悉尼我们都买周卡,或者是坐地铁、公交。我们都很熟悉这套系统。现在很多大城市的人为什么不愿意坐车呢?第一,原来的城市里面的很多车的硬件设施不好,准点率太差,车的密度不方便,你要等很长时间。虽然车的间隔时间短,车还拥挤,就很不舒服,恶劣的环境、旁边的嘈杂声音对人的生理造成很不好的影响。第二,关于安全问题,有时候不是公交车的安全问题,是社会的安全问题,小偷的问题,割你的包、偷你的东西,很多人都愿意营造自己的一个小环境。如果公交车很宽敞,空调也有,也不那么拥挤,车辆也很舒适,有位置坐,线路如果都合适的话,大家何必自己开车?自己开车是一个很累的体力活。上下班的开车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受罪,不是舒适。
把80%、90%的交通量都引到地下
贾新光:现在来看,世界上比较典型的两个城市,一个是东京,一个是巴黎。他们的经验就是把80%、90%的交通量都引到地下,而不是发展所谓的公交车。巴黎有一次地铁罢工,满城都是人,一点走不动,比北京还厉害。这说明了地铁的效率非常好。
钟师: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或者是首都,他更有一种理念,要保护他传统的文化品位的市容,因为几百年来,市容的变化不是很大。他希望不要更多的热流和车拥挤在路上,更多的涌到地下,也是为了保护他的文化景观。
王府井、CBD…这样的城市规划有问题
贾新光:进巴黎城区是收费的。巴黎旧城区全部是古迹,他的旧城区基本上没有改造。旧城区居住得很少,全部是旅游。一般的车也不进去,因为他收费,就是有的人非得去办事才进去。城市中间的街道,车非常少,人往外住了。巴黎讲究的是,越富有的越往郊区住。跟咱们不一样,越城市中心区越贵。所以,中国城市发展规划有问题。你要学巴黎的经验,学伦敦的经验,你不是伦敦、巴黎那个模式,你学不了。现在大家都要进城办事,王府井、CBD,你天天收费,等于你是横征暴敛了,你再收费,他也要去上班。他们的效果很好,我们要收费,效果也不明显。
其次,地铁系统一定要发达,一定要呈网络,北京现在有几条网络线,全部的交通还达不到,只是这几条线起作用。还是不方便。从我们家到这里来得倒四次车,地铁得倒三条,加上公交是四次。在国外没有讲不让你开车,他是讲我把公交做得非常好。现在北京也有这个效果了,一个是五号线特别明显,其次是一号线,现在很多人在长安街上办事,也是坐地铁。现在要把效应扩展到北京市,不是几条线。
改善大都市的城市交通唯一出路是轨道运输
钟师:改善大都市的城市交通唯一出路是轨道运输,这是所有全世界的专家基本上公认的。所谓的轨道交通不是狭义的地铁。在土地很紧张的东京是地铁,有的地方是高架的轻轨。澳大利亚的悉尼,土地不是太拥挤,大量的是铁路,他们不是叫坐公交,是坐铁路。是整个立体的,地上、地下和轻轨。现在衡量一个城市的交通是不是发达。拿地铁图看,我们和东京、汉城、莫斯科的城市一比,我们差很多。但是这十几年来感觉,尤其是奥运会的带动以后,公共交通的设施改善得很快。但是和发达国家比,差很远。他们是密密麻麻,看上去很多条线路的纵横交错,像一个蜘蛛网一样的效果。线路的交接就很方便。为什么贾老师说他从家里到现在要换四次车,这是接的不够方便,一般应该两次就可以了。什么是环形,什么是直线,这是有很科学的讲究的。现在北京在国际上也算是大的城区。地铁的密度还是不够。有时候到有些地方不是完全靠地铁能够解决的。上海的轨道交通比北京发达很多。路网的分布比较科学,一般来说是转两次地铁,能够到达我想去的地方。很少再换公交车。这跟他的设计是有关系的。
贾新光:跟城市规划也非常密切。比如说欧洲上千万人的大城市,伦敦、巴黎、莫斯科。在德国十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就是大城市。几十万人的城市的交通最好解决。我们动不动就是二三百万、三四百万,一千四五百万。这个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在世界上都是难题。
钟师:相对来说,在西方的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几百万、上千万的,他们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很多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特大型城市,墨西哥城,印度的孟买,他们的城市弄得乌烟瘴气,因为很多措施没有发展起来。我们中国的大城市要比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要好很多。让我们比较欣慰的地方就是他在向好的地方在前进。
贾新光:北京市希望将来发展微型城市,比如说亦庄,就是人口一百万的小城市,重新规划。通州是一个。把人口打散就好办了。
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要注意细节
钟师:二十年前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用地铁,虽然那个时候的线路比较单调,但是那个时候的公共服务水平比较差。很多人没有办法从家里出来就到地铁口,大家只能够骑自行车摆渡。那个时候也没有给你批专门的自行车管理的区域,做很多的架子让自行车有方便的地方。这些东西要考虑得很仔细,你要鼓励市民坐公共交通,你要想到步行来的怎么处理,骑自行车来的人怎么处理,开车来的人怎么处理。要以人为本,每个环节都要关心。不能做一个简单的单双号。有很多细化的东西,必须要很细微的一项一项做好,让市民真正的出行得到很大的方便。
贾新光:有一个县城,实行公交免费,一开始大家不了解,以为这是不是有点想出头,想标新立异,后来发现不是。公交免费解决最大的问题解决黑车风行。过去因为公交不发达,黑车到处都是,整个秩序非常乱。公交一免费,黑车基本上都消失了。我们北京也有这个问题。在城乡接合部,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黑车一群一群的。黑车为什么存在呢?就是因为那一段交通不能解决。我下车以后要走半个小时。公交不是万能的,你要把这些问题想好了。
钟师:哪些地方存在黑车,表面的就不是简单的抓黑车,首先要检讨你公共服务设施到位没有,你是不是普及到很多的社区。因为没有人愿意坐黑车,说明你的市政管理有缺位,首先有关方面要做这个检讨。还有一件事我印象比较深。我以前去德国旅行的过程中,德国每个城市规模不是很大,上百人的城市在德国不是很多。城镇都是靠全国的火车网。车箱里面有很多专门放自行车的槽口。有的线路里面装了滑雪板的架子,考虑到有一些地方到北部山区的。普通的自行车在车厢里面就可以放好了。我看到很多人推着自行车上来放在槽口里面。到了火车站又骑下去。你到很多欧洲的城市很多人在骑自行车,在一个城镇范围并不是很大,都靠骑自行车来解决,环保效果也很好。
贾新光:这考虑到城与城之间的交通,下去以后又骑自行车。但是咱们国家的地铁是限制带自行车的。
钟师:在上海我看到了地铁是可以带某种规定尺寸的自行车。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高峰时期可能连人都装不下。有的人可能下来以后到家里,或者是办公的话,他就是骑十分钟的时间。但是有时候人太多,实在是不方便。
贾新光:折叠自行车在办公的地方,他可以提上去,搁在座位旁边。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