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和自主品牌如同搭上了一辆飞速行进的火车,突飞猛进,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自主品牌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发展必会产生差距,竞争必会有淘汰。就像马拉松赛跑,实力强弱自然而然拉开差距,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集群。自主品牌也是如此,我国的自主品牌已在这场马拉松式的比赛中渐渐拉开差距,并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其中,一批自主品牌的榜样企业渐渐成为自主品牌群落的领头羊。
据了解,中系车此次将以前所未有的庞大阵容在车展上展示全新形象。其中,吉利等中系车还将会把配载了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BMBS等技术的新车型带到车展上展示。
第一圈层
高起点的“拿来主义”
在这个圈层中,最典型的当数荣威和名爵。
2006年上汽自主品牌汽车项目启动,选择了更高于以往的产品为切入点,以罗孚75这个不逊于宝马5系的平台为基础,其海外研发中心在汽车设计方面整体提升了“中国造”的水平。
“技术,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但是百年来的经验积累、技术积淀却不是钱可以买到的。”上汽不仅“拿来”了罗孚的知识产权,也“拿来”了原罗孚的研发团队,可以认为不仅是在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步。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利用收购英国拥有百年历史和经典品牌的MG罗孚公司及动力总成公司资产,于2006年3月实施组建了南京名爵(MG)汽车有限公司。MG名爵汽车采用全新的发展模式,在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先进的研发及生产设备基础上,借助高水平的产品平台,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国际化品牌。如今,很少有消费者把荣威、MG名爵与传统概念中低价、低质的自主品牌划上等号。从树立自主品牌高端、高品质形象这一点上来说,荣威与名爵已经成功了。
通过“拿来”成熟的国际品牌,中国汽车企业无需再走一段长长的抛物线式或者螺旋式的品牌发展轨迹,可以直接从一个高起点开始。对自主品牌而言,这的确是一条捷径。
(责任编辑:王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