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部件进出口分析
1、近期零部件进出口季度对比
图表 30零部件进出口季度对比 |
08年的汽车零部件出口走势趋弱,出口额增速下滑到9%的低位,而进口零部件在08年达到7%的更低水平。08年以来零部件的顺差增长又有增长。而且零部件出口金额仅比07年同期增长10%。12月汽车零部件进出口继续下滑,进口金额比07年12月下降19%,出口下降26%。08年的逐月进出口走势也看到一定的问题,出口增长停滞不前。从长期趋势线看,出口的下降趋势早已形成,08年又进一步强化。汽车零部件进口的增长下滑仅是下半年的趋势变化,出口零部件则是07年末已经开始,出口的问题更加复杂。
2、08年进出口对比
图表 31 零部件进出口结构对比 |
汽车零部件是进出口的主力,总量大,品种复杂,进出口差异巨大。08年的进口仍主要集中于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和部分车身附件,这些零部件的总量大增速快,国内市场满足度差。尤其是自动变速箱的进口金额增长21%,达到近40亿美元,增长仍较快。
08年的零部件出口仍主要集中于资源性的轮胎、车轮等行驶系统产品,但总体出口的增速大幅下降。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产品的出口增长保持较快。合资企业的发动机零部件和总成出口保持高增长。值得关注的是汽车车轮和汽车电子电器仪表仅有8%的增长,增速下滑较大。目前,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中,70%以售后服务市场为主。而对中东区域售后服务零部件的出口,约占据国内售后服务类零部件出口业务的20%。随着这部分中东采购商的转移,国内这部分以出口中东为主业的零部件供应商危机较重。
中国出口的汽车零件主要为中低端产品,长期以来凭借价格优势进入国际市场,极易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2006年以来,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先后对中国出口的汽车传动轴、刹车盘等汽车零件实施反倾销调查。而欧洲国家则主要通过EMARK认证、CE认证和入市指令等法规进行贸易保护,不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成本上都给国内企业出口带来不小的阻碍。二是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当前,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劳动力和物流成本的上升,给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业造成较大冲击。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低成本零部件制造国的地位正面临其他亚洲国家的挑战,尤其是印度,其汽车配套产业凭借充足的原材料,特别是高质量的钢材,以及比中国更具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全球范围吸引主要的汽车制造商。三是“独资倾向”使本土企业边缘化。“入世”前,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以合资方式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而“入世”后,外国企业则更倾向于以独资方式建厂,合资企业中的外方也纷纷回购股权,谋求独资或绝对控股。外方的“独资倾向”使中国以市场换技术、换管理和换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核心技术的缺乏使本土的制造商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四是技术差距大,研发投入不足。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外企业在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应用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差距在不断拉大。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已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据国外有关企业的一般统计,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平均投资应为整车企业的1.2至1.5倍,而中国目前的状况是低于0.3,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中国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开发主要依靠主机厂,难以适应整车更新换代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