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把合资公司50:50 的股比完全放开
邢文军:我再补充一点,如果完善落实我们新的产业政策,我们能不能国家考虑一下,50%、50%股份限制把它放开。我个人认为,早一天放开对中国汽车市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于所有在市场上运作的,不管是跨国品牌还是本土品牌,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能靠这个来限制,说国外品牌能占多少,中国品牌占多少,实际上这么多年限制来、限制去,这个限制作用并不是很大。
主持人:您的观点是怎么支撑?
邢文军:是这样,咱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通用把上海的股份买过去,或者上海把通用的股份买过去,他还要在中国市场上运作,还要在中国市场上造车,要把这个车卖给老百姓,还要在中国市场上去竞争,我们现阶段自主品牌的力量在中国市场上比跨国品牌,如果大家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比如说过去税收不一样,现在税收一样了,更有保证,国家从战略的角度,比如鼓励新能源,比如说鼓励自主品牌,比如说最近对自主品牌有很详细的比较严格的定义。这些将来会鼓励在中国市场上运作的所有企业,你就是通用中国是独资的企业,他想在中国发展,如果他将来完全从美国拿品牌过来在中国卖,他将来不受国家鼓励,国家鼓励的是在你这儿必须建一个自主的品牌,哪怕是独资公司,这次振兴规划有这一条。
反过来说,通用在美国是不是破产了?破产以后他是把股份卖给上汽,还是怎么样,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个人考虑,没有太多的必要担心说股比一放开了以后,中国的汽车行业就垮台,不可能。
钟师:另外,有些人往往从政治角度来看待产业角度、看待资本的角度,实际上我们客观来看,因为原来整个汽车格局唱主角的是中外合资企业,这样等于说相当于在中国整个汽车市场由这些的中外合资企业来主导,当然很在乎这个股比,股比意味着市场的瓜分,如果大家对半分的话,等于说大家中方、外方都能分享整个市场兴隆的成果,但是这是在以前的旧观念。现在我们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说跟以前不一样的,从2000年以后,实际上在中外企业合资之外又崛起了一股新的新生力量,这个新生力量也同时在瓜分市场,原来就是一个模式在拿下全部的市场,我们很在乎这个股比就相当于市场分割的比例,现在等于另外一股力量崛起,就是我们所谓的自主品牌的企业,这样他本身又在重新划分这个市场的地盘,这样变成自主品牌吃掉一部分、中外合资企业吃掉一部分,进口的不谈,因为量太小所以不考虑。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市场不是一条道,不是非得靠着计较跟外方的比例以后好像就怎么着了,当初只这么一条道,现在我们起码有两条道。实际上只要是第二股势力,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和他的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的话,等于说合资企业的股比还算什么事情,你把自己的自主品牌发展好,合资企业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一部分里面又分割一部分,外方实际上并不是主导。
假设我们说算术的话,在乘用车里面比如说中外合资企业占70%,自主品牌占30%,当然现在还是在25、26,我们假设用不了几年就到30的话,我们三七开,七里面中方、外方又对半开的话,实际上外方就占了35%,他的利益分享就35%,中方自主品牌30%,加上中外合资的35%,就75%了,以前整个市场就中外合资企业,那就看各50%的市场份额,市场的利益,现在情况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外合资企业的股比。
|
|
合资公司是否该放开50对50股比 |
正方 |
应该,中国汽车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国外车企在中国想生存,就得降低成本,本地建厂。 | | |
|
反方 |
不应该,这样中国车企更没有竞争力,国外车企更加不会共享技术。 | | | |
|
|
| |
|
(责任编辑: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