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雷 北京报道
6月30日,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公司企划部部长刘洪波和他的同事紧急启动了有关油价的客户调研。“我们在评估成品油价格近期上调对汽车销售可能带来的影响。”当天下午,刘洪波在电话里对本报记者说。
6月29日晚,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了关于提高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国内成品油价格于6月30日凌晨起每吨上调600元。这是今年执行新的油价制定方案后的第4次油价调整,而上一次涨价,就在不久前的6月1日。
汽车、航空、公路、渔业,与石油关系密切的庞大下游行业,都开始感受到油价调整的新影响。
正是考虑到两次调整的时间、幅度以及其可能带来的联动效应,业内专家更倾向于将其评价为多重因素制约下的居中调价选择。
看油价的脸色
国家发改委再度上调成品油价格,并没有让市场感到意外。“这次选择6月30日上调油价在预料之中。”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对本报记者说。
6月30日,成品油价格上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6730元和5990元。此次油价调整后,汽油零售价格将涨0.43元/升左右;柴油零售价格将涨0.51元/升左右。
“近期上调油价可能会对客户心理造成影响,但影响程度还有待观察。”刘洪波说。他想尽快了解的是,汽车销售的终端客户群对近期成品油价格连续上调感受如何,购买心理、购买行为受到怎样的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担心,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油价上调会对汽车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上调力度越大负面影响或许越大。
徐的逻辑在于:油价的提高会带来消费者汽车使用成本的提升。这一点在市场整体上行过程中不会带来很大问题,经济高速增长带来购买力的增长可以抵消油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经济仍处在企稳回升的时期,这种大势本身就构成了汽车需求的负面效应。而中国人购车的特殊偏好与此叠加,目前阶段可能会更多打击到国产小排量低价位汽车,因为这类车型的消费者价格敏感度较高。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认为,油价上行,对汽车销量会有影响,影响不会很大。因为人们会采取些节油的办法,比如上下班拼车等方式来达到使用目的。对那些本来打算买车的人,核算好新成本后购买思路可能会有所调整,但不会有很大影响,对大排量车型则毫无影响。
多重制约下的居中选择
国家发改委对此次提高成品油价格解释道,这是“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同时结合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做出的决定。
监测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25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上调以来至5月29日,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WTI)由每桶53.98美元上涨到66.31美元,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由每桶45美元左右上涨至57美元左右,6月,这一数字提高到68美元左右。
正是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背景下,中国政府成品油调价频率在加快。而在钟健看来,本次调整与6月1日调整相比较,更具迫切性。
6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基准原油价WTI在6月底时达到了67美元,比前月上涨了大约12美元;对应大庆原油的辛塔原油为64美元,比前月上涨了大约10美元,折合国内7月大庆原油结算价3800元,比前月上涨了大约560元。
钟健分析认为,由于原油成本的大幅上升,在进入7月份时,只有及时上调国内汽柴油价后,才能维持炼油企业必要的盈利水平。况且,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让两大集团有适当的盈利也符合国家的利益。
而此次调整幅度则低于市场此前预判。据东方油气网测算,按照原油成本价、税费、企业的加工及销售利润测算,本次满额调幅应在900元以上。“600元的调幅可能是被有意缩小了。”钟健说。
3月-5月,国际油价上涨28.8%,而6月1日国内油价上调幅度为8%左右;5月27日至6月26日,三种原油平均价比上一计价期均价(布伦特、迪拜、辛塔)上涨大约20%左右,又一次远远超过4%的规定调幅,而国内油价上涨10%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认为,遵照既定定价规则进行有规律调整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而同时,600元的调整幅度显示的是决策层多重因素制约下的居中调价选择。
一方面,国内经济状况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油价的上调仍要考虑尽可能减轻运输物流行业的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大方向上仍然要与国际接轨,必须要通过严格遵守新游戏规则来建立并不断巩固机制的权威性,而国际油价的持续上行也使相应的国内调整成为必需。
钟健判断,从3月25日至今连续3次调价后,国内上调油价的举措将可能走到了一个休整的阶段。
其理由是,国际油价已连续多日徘徊在70美元,如果进入7月后,国际油价不突破75美元之上,当7月底又一个计价期结束时,国内将不大可能再次上调油价。“少了调价预期的支撑,国内行情将可能面临较大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