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信银行汽车金融中心北京分中心正式成立。此后中信将在全国600家支行陆续开办汽车金融分中心。
当日,中信银行行长助理张强向记者表示,中信银行已上报材料至银监会,申请成立汽车金融公司,中信为控股方,西班牙对外银行(简称BBVA)也会占有不少股份。
如果能通过审批,这将是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控股的汽车金融公司。
汽车消费贷款复兴
中信银行已经率先在商业银行中打造了一条完整的汽车金融融资供应链。一只手伸向汽车金融产业链条的上中游——向35家汽车厂商、1600家经销商及零部件厂商提供融资,另一只手伸向了汽车消费信贷领域。
而BBVA也放言前期投入不惧亏损,势将打入中国汽车金融消费市场。
招商银行 “车购易”、民生银行“购车通”、工行“幸福快车”、中行“车贷宝”……各家银行均大打优惠的车贷利率与品牌,以图吸引个人消费者。
商业银行正以其雄厚的实力取代着传统的汽车金融公司,成为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的主角。汽车贷款也在经历一场凤凰涅?式的复兴。诸多商业银行又开始发力在此市场,希望能赚取一杯羹。
各家商行的算盘都很精明。
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我国乘用车销售82.6万辆,同比激增58.3%,汽车销量已连续4个月创造历史纪录。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各家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增长均接近20%。仅以上海为例,有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中资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增加15.4亿元,同比多增4亿元。
招商、民生银行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汽车消费贷款的余额增长很快。
目前,国内贷款购车比例只有8%左右,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中信银行行长助理张强告诉记者,在2000年汽车贷款开办初期,由于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建立,商业银行和汽车经销商难以掌握完整的客户收入及信用状况,银行在贷款审核上存在漏洞,导致银行的车贷坏账率居高不下,几年后银行个人车贷全面停止,目前银行控制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综合把握能力大幅度提高了。
“以前银行是吃过亏,但现在风险控制不成问题了,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的平均不良率是1.5%,我们行目前不良率低于0.5%。”张强说。
由于此前没有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中国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由各大商业银行把持。2001至2003年,在车价不断下跌以及国内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的汽车个人消费信贷坏账曾高达近千亿元,以致从2003年底起,银行纷纷退出汽车信贷市场。
由此,从2004年兴起的10多家汽车金融公司成了市场的主力。
虽然获准了提供购车贷款的服务,但由于其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成本高、融资担保不便利、业务受限等制约,汽车金融服务行业并未形成太大气候。
2007年,银行系汽车消费信贷又卷土重来。
各家商业银行的重新杀回,市场份额一边倒地向银行方飞速提升。
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其中,国有银行余额743亿元,股份制银行余额311亿元,汽车金融公司余额为318亿元。
“贷款难”触动商行蓝海战略
在银行看来,汽车消费信贷属于零售业务,客户数量多,额度小,成本高,效率低,违约车辆处置和变现都比较困难,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业务。一旦客户违约,银行就比较被动。
但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
“目前,我们的战略客户贷款利率基本上是基准利率下浮5%。”张强告诉记者。
尽管09年上半年银行信贷天量,但大多是“铁公基”项目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贷款。
为保住市场份额及客户关系,不少银行选择的是给这些大客户们基准利率下浮5%-10%的低贷款利率,有的银行甚至更低。
“大型企业的中长期项目贷款都是要求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比如在基准利率上要求下浮10%甚至更低,我们只能答应,不然有的是银行来竞争。”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对公部经理说。
不少银行人士对2009年银行的盈利能力表示担忧,息差收窄是主要原因之一。国泰君安则预计,2009年银行业净利差NIM的收窄幅度有可能接近50个基点,不过由于信贷规模扩大,这才两相抵消。
贷款结构调整也成了各家商行下半年的重点。而中小企业贷款、消费类贷款等有着丰厚利润的业务则成了各家商行重点突进的目标。
“如能控制风险的话,中国汽车金融利润非常高,因为银行收取的贷款基本利率,经销商还会给银行做个补差。对汽车消费信贷,银行能拿到的利率是相当可观的。”中信银行汽车金融中心总经理徐晓华告诉记者。
2009年开始,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第一汽车消费大国。据业内人士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汽车行业复合增长21%,今年达到30%。
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其中明确提到“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在这种宏观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挺进消费贷款市场,则成了各家商行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