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收购+自主研发的吉利式跨跃
吉利再传20亿美元购买沃尔沃、吉利已在京为沃尔沃项目准备生产用地、吉利中高端品牌帝豪EC718下线……最近一周,吉利几乎一直占据着国内各大媒体的头条位置,而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也不惜笔墨地描述着吉利的野心。
其实,一向敢于放言的李书福从未掩饰过他的野心,只不过当时台下听着的众位媒体都抱着一种“姑且听之”的态度,并没有几个人真正相信靠着便宜车占领市场的吉利会在短短十几年后,有什么大的作为,直到吉利不声不响地买了英国猛铜、澳洲DSI,再到第一款不再山寨的中高端车帝豪EC718下线,所有人开始惊呼,吉利真的脱胎换骨了。
吉利确实在改变,这种改变既有海外揽才成立自主研发队伍,也有花钱从海外买技术,而且,与众多雷声大雨点小的海外收购不同,吉利买来的技术都已实实在在地用了起来——与锰铜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英伦帝华,日后开发的新产品将全部或部分采用DSI的技术。吉利在海外收购方面的谨慎与实用似乎与李书福的豪言壮语不协调,实际上,除了豪言壮语,吉利确实用了三年时间自主研发了帝豪品牌,而帝豪EC718一经亮相,几批参加试驾的专业人士少有的同声称赞。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周力辉副教授就非常肯定地说,至少在造型设计上,除了前脸稍有些韩系车的影子外,帝豪已摆脱了中国自主品牌惯有的山寨之嫌,有了自己的DNA,这在中国车企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给中国车企带来了百年一遇的发展机会,购买海外资产似乎是一条迅速提升自己的捷径,然而,上汽在双龙上的失败与北汽四面出击的未果,都在提醒我们,海外收购这条捷径其实荆棘密布。在与国际巨头谈收购时,我们差的不是钱而是经验和能力,中国车企没有国际管理经验这点无可回避。也许,憋足了劲要发展要壮大的汽车厂商们可以学学吉利的办法,在踏踏实实搞研发的同时,购买一些适合自己的资产,比如先买个变速箱公司或发动机公司,积累一些管理经验,再逐步考虑购买整车企业。文/本报记者 李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