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着国内最高效的高档车销售团队,他亲历了奥迪在中国发展最迅速的时光,他缔造了让竞争敌手羡慕的领先优势,他还要做未来的领军者。
作为奥迪品牌在华的中方负责人,张晓军显然比别人对“10年50万辆”有着更多感受。
长春办公室,落地窗旁的绿萝油光碧绿,办公桌上的奥迪A6模型隐约透露出主人的身份。顾不上刚下飞机的旅途疲惫,张晓军向《汽车人》记者讲述起他与奥迪A6的不解之缘。
偶然中的必然
“说实话,2005年刚到到奥迪团队的时候,我真的是从一个小学生开始”,虽然现在奥迪事业风光无限,但张晓军不掩饰自己从事高档车工作起点很低。“来奥迪前我做了几年销售是不假,但那之前大部分职业生涯还是做技术工作,而且你也知道,卡车销售那和高档车销售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执掌国内最成功高档车品牌的负责人,之前的工作经历竟然与此毫不相干,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在张晓军身上交错相织,甚至连张晓军自己也解释不清。
“这个问题恐怕我自己也说不清,当时领导把我调到这个岗位,他是怎么想的?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我是得益于一汽把我培养起来,我1994年被提拔为一汽的高级经理,那是我原来的企业在并入一汽后,惟一得到提拔的人。而且后来一汽集团又让我参加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培训,从中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没有一汽集团,肯定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张晓军动情地说道。
1982年,吉林工业大学汽车专业毕业的张晓军,进入四平专用汽车厂工作,从最基层的技术员再到主管技术的副厂长,张晓军一干就是19年。技术工作平凡甚至单调,但即使如此,张晓军开始自学英语,而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01年,当时张晓军所在的四平专用汽车厂陷入困境,张晓军主动请缨承担厂里的营销工作。张晓军到任后,四平专用车厂销售猛增至3万辆,一举成为全国销售最好的专用汽车厂。
干卡车的小伙子引起了一汽集团高层的注意,随后张晓军被调任到一汽的“干部培养中心”——集团规划部,担任大众项目协调办公室的高级经理。半年后,张晓军被任命为一汽-大众销售公司负责奥迪品牌的副总经理。从干卡车跳跃到干高档轿车,虽然看似跨界,但偶然中实则存在必然。
“来到奥迪销售团队,我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奥迪品牌在一汽-大众,甚至在一汽集团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业务,工作容不得出半点错误。所以我真的时时刻刻觉得肩上有两个字——责任。责任的压力如此之大,需要我每时每刻思考,每时每刻尽职尽责。虽然说完美无止境,但我尽全力趋向完美吧。”
风光背后的付出
2005年,张晓军从前任手中接过接力棒,正式担任奥迪销售事务的中方负责人。也正是从那时起,一汽奥迪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连年销量扶摇直上,呈跨越式增长。
查阅奥迪A6销售记录,在国产A6 10年50万辆的总体构成中,大多集中在从2006年以来的不到4年时间里——2006年销量6.3万辆,2007年7.2万辆,2008年8.5万辆,虽然2009还没有结束,但从前7个月销售5.5万辆的趋势来看,A6今年销售有望达到10万辆。也就是说,在张晓军就任的最近4年时间内,A6销量占10年国产总数量的一半。
一连串耀眼的销售数字,再次肯定了张晓军卓越的销售和领导才能,而这些成绩背后的艰辛,只有张晓军自己才能够体会。
张晓军回忆:“我来的时候是2005年,坦白来讲,那时情况非常不好。2005年面临着C5退市,C6还没有上市,产品新老交替,青黄不接。此外,2005年汽车市场也不是很好,陷入前几年快速发展后的调整期,因此当时的我面临着很大压力。特别是新A6上市活动,对我来说,只能成功,没有失败。”
2005年4月8日,全新奥迪A6L亮相。张晓军也第一次以一汽-大众销售副总经理的身份公开露面。对于那次活动,张晓军至今记忆犹新。“亮相仪式的前一夜,我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全新奥迪A6L在上海浦东科技馆成功亮相。而我是那次活动的总指挥。应该说,那是中国汽车界的第一次轿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郎郎的精湛演奏和余隆的带领下,中国爱乐乐团让震撼全球的中国旋律响彻全场。那一次的投放活动从此引领了国内汽车行业亮相仪式的创新模式。”
创新的不止是产品投放,更重要的是中德双方的合作模式。2006年,在张晓军的直接参与下,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正式成立。事业部的成立使得奥迪团队在日常经营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权力,决策更精准,对市场的反应也更及时。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是,当时张晓军的搭档,被销售事业部上下亲切地称为“豪哥”的德国人安世豪,正是张晓军亲自点将从奥迪总部要过来的人选。
“这也很巧合,2005年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中德双方谈论销售事业部成立后的架构。德国奥迪中国负责人施密特问我们:成立事业部后的德方总经理,你们有没有什么意向人选啊?由于从2005年我和安世豪就开始打交道了,还比较熟悉他,包括在谈双方理解备忘录时他也来了,因此我们就说了他的名字。当时施密特也没有说什么,但我当时的感觉是够呛,毕竟安世豪在奥迪总部也是级别比较高的人,他当时在德国主管欧洲市场销售,同时还兼管亚太区域市场。出乎我意料的是,最后奥迪也真舍得,就把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放过来了”,张晓军回忆道。
2006年,销售事业部成立后,奥迪在华业务摆脱上一年产品调整的不利影响,局面开始变得明朗。当年奥迪在中国总销量达到80808辆,其中A6销量达到6.3万辆,同比增长40%,是迄今为止A6销售增幅最大的一年。
国产车业务大幅攀升的同时,奥迪进口车业务也呈现勃勃生机。“随着事业部建立,奥迪原本是弱项的进口车业务也慢慢做起来了,从A8到Q7,从A5到TT,我们几乎把奥迪旗下所有车型都引入了中国。相比前几年,奥迪进口车业务在国内也有了很大进步。”
合作典范的秘诀
在张晓军质朴甚至稍显简单的办公室里,最醒目的是一张张晓军与奥迪事业部同事们的合影。平日里本来就就没有老总架子的张晓军在照片中显得更加随和自然。之所以如此看重与同事的情谊,是因为他对这个团队饱含深情。
张晓军连说自己幸运,“不仅是因为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机,更重要的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一个团队。我觉得奥迪品牌在中国成功,更多来自于团队的力量。我们销售事业部,包括原来的奥迪品牌销售公司,是一个非常好的团队。这里人员稳定,基本功扎实,工作敬业,业务能力也非常突出。这一点给我感触很深。因为原来我所在的企业效益不太好,经营起来很费力气,人们也没有这么敬业和这么高的素质,来到这里,我很幸运。”
幸运之外,张晓军同时也感到自豪。“在一汽-大众内部,我甚至都可以说,我们是合作的典范。过去每年来,我们这个部门都是最佳合作团队奖的得奖者,我和前后两位搭档安世豪、唐迈都上台领过奖。”
“合作典范的奥秘在于信任”,张晓军接着说道,“所谓信任是经过长时间在一起工作建立起来的,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达成。另外,信任是相互的东西,他信任你,你信任他,通过几件事情验证之后,才会有信 任。”
知易行难,在一个中外合作团队里,要想让外方信任,归根结底还得拿业绩和能力说话。“我们的外方很聪明,他们看到了一汽集团以及中方同事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通过几件事以后,他们就觉得我们这些人是可以信任的。你知道,老外尤其是德国人做事情一看数据,二看效果,可以说稳扎稳打。”
“就拿我们的公关部来说,所有的媒体、赞助和品牌推广活动,都是这个部门完成。和许多竞争品牌相比,这个部门没有外国人,领导层就是来自一汽的卢敏捷总监。这里基本没有来自德国奥迪的指令,也不是来自一汽-大众的指令,如何推广一汽奥迪品牌,主要就是靠这个层面的人出主意、想办法。我和唐迈对他们的工作都非常满意,他们一方面有专业精神,做事情做得非常仔细;另一方面,他们这些人非常敬业。可以说,为了工作连他们的家人都做了大量牺牲。正是由这些点滴事实,我们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从而在奥迪销售事业部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张晓军与他搭档唐迈的融合。虽然这两人工作都非常紧凑,但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使再忙,每周也会抽出一两个小时时间,两人坐下来“聊天”。“这不是开会,我俩就是坐在那儿聊,不止是谈工作,其他方面也会聊,但这种沟通非常必要。”
被张晓军亲切称为“哥们儿”的搭档唐迈经验丰富,除了奥迪,他在不少高档车品牌也有过工作经历,但转了一圈后,他告诉记者:“和欧洲、日本的团队相比,一汽奥迪的团队更积极、更高效,也更有激情。”同他的前任安世豪一样,他对工作搭档和团队赞不绝口,“他们自信地挑战每一个目标,他们为取得的成绩自豪。正是这样一个团队,使奥迪品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然实现在中国将近15%的增长量,我感到非常欣慰。”
领军者的自信
从2007年开始,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奥迪海外第一大市场。而奥迪对中国市场的期许,绝不止步于“最大的海外市场”。张晓军笑着向记者“爆料”:“我的搭档唐迈一直在讲,会有一天,中国超过德国本土,成为奥迪全球第一大市场。这哥们儿甚至还在办公室里放了块黑板,黑板上写着他的目标。他本人对我讲,‘在我临死之前让中国成为奥迪第一大市场’。我估计用不了那么远,但也不会最近几年的事。”
的确,在组建奥迪事业部后,从车型引入到渠道改革,都让奥迪品牌内涵变得更多元和更富生命力,奥迪在中国进入黄金发展期。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奥迪的成功极大刺激了竞争对手角逐中国的野心。国内车市在全球一枝独秀的趋势越明显,各汽车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就越坚决。
张晓军承认;“竞争对手悉数来到中国,我们也确实面临了很大压力。但你必须看到,奥迪品牌在中国具有这么高的市场份额,拥有高水平的用户满意度,同时还在不断深入提升品牌形象,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第一品牌,确实,我对这一点非常有信心。”
“从A6的C5到C6,从A4的B7到B8,不久Q5也将引入国产。今后随着合作的深入,肯定不排除还会有更多新的产品拿到中国来生产。虽然现在不方便披露是哪款产品,但是这种方向和趋势应该是确定的。”在张晓军看来,目前国产的A6L、A4L,再加上即将上市的Q5,这几款车加在一起销量就已经相当可观,“如果再加上我们的进口车,说实话,整体销量到20万辆一点问题都没有。”他甚至估计,“此前奥迪曾经公布在中国2015战略,计划到2015年在中国销量突破20万辆。我想2015年用不了,按照现在的市场发展,这个速度会大大提前。”
除了销售节节攀升,让张晓军更感欣喜的一点是,“最近几年来,特别是由于C6、B8、Q5这样的高端产品深入国产化,带动了一大批本土外围供货商的发展壮大。他们的生产标准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人才,从而推动了整个产业链升级。”
同样得益于奥迪的深度国产化,奥迪在中国供货商体系上未来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张晓军介绍:“随着本土化程度深入,相当一部分一汽奥迪的供货商会走出国门。今年4月份成立的奥迪中国管理公司,就会将奥迪品牌在中国的部分供应商,纳入到它的全球采购体系中去。”工程技术出身的张晓军,甚至想得更远,“这当然是好事。给奥迪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在这过程中积累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实力,他们给奥迪配套同时,也能给国内自主品牌供货,这样一来,也极大促进和拉动了自主品牌同步全球发展。”
站在A6国产10年的历史关口,有人用“传奇”来形容它的成就,有人用“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对于张晓军来说,他似乎显得有些平淡。“ 我没有体验到什么成就感,我更多感到的是责任和压力——每时每刻的责任和压力。特别是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决策的对与错往往是一念之差。而市场变化那么快,根本不容你多想,大家都在往前冲,奥迪还要做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