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是典型的北京有车一族,早在2001年就以比较高的价格(和目前汽车的价格比较)购买了自己的私家车一辆捷达,随着北京城市人群新一轮消费升级的开始,8年之后的张先生最紧迫的事情就是怎么进行升级换代:是用自己的车置换新车,还是通过市场把自己的旧车先卖出去?
对于张先生这样最先买车的家庭来说,目前出售自己的二手车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自己旧车没有一个准确的估计,由于是首次出售旧车缺乏参考,张先生总是认为自己二手车的价格应该达到自己的“心理价位”——这个心理价位是结合自己当初的购车价格和使用情况确定的,从而导致在历次的出售方式选择上走了很多弯路。
●被别人“塞价”
对于很多出售二手车的人来说,最先碰到的是“塞价 ”,一些收购二手车的公司或者个人,在没有看车的时候往往给你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价格,而到真正交易阶段,会以车况太差、手续不全、保险到期等等多种理由压低价格,这样的结果造成出售二手车的人失去判断力,无法选择最佳的出售方式。
张先生首先去店里看了新车,置换理所当然成了自己第一个碰到的出售方式,和目前大部分的汽车4S店一样,广汽本田新车店置换环节的二手车收购也是转给市场内的经纪公司,张先生报了旧车的基本信息,经纪公司经纪人电话给了一个不错的报价,但是在随后的交易过程中,经纪人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压价,除了车辆的手续及相关费用之外,经纪人道出了一个交易秘密:经纪人从新车店收购二手车,除了给店内一定费用之外,还要给店内的业务人员一定的“打点费”,根据车辆的不同1000至2000元不等,因此压低张先生这辆车的价格就成为理所当然。张先生第一次出售二手车就是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差一点被骗
接下来的出售经历似乎更难以让人理解!
第一次失败的经历之后,张先生非常在意自己身边的各种收购信息,并试着和这些收购公司主动联系,但是虽然报价都不错,但是具体到交易环节的时候,收购二手车的经纪人总是能找到理由压低价格,白白浪费张先生很多业余时间。有一次,在二手车市场附近的路边,一位收购人以看车为名,要求查验车辆的手续,但是等到由于报价低于张先生的心理价位的时候,张先生想终止交易,但是对方以手续丢失为名要求以他们的价格进行交易,最终,张先生只能向地方派出所报案,才得以脱身。
这次经历让张先生对二手车的交易环境很失望,有一段时间甚至计划把车卖给身边认识的人,但是自己的“心理价位”偏移让他数次放弃出售,并最终选择目前最新的二手车出售方式——拍卖和寄卖。
●寄卖时间太久
首先是寄卖,目前在北亚二手车市和花乡二手车市场都有寄卖业务。首先出售人和寄卖公司以合同的方式签订寄卖协议,然后确定一个出售价格,进行一段时间的展示后,和直接购买人达成交易。如果交易成功,出售人支付一定的费用,如果不能成功交易,过了寄卖周期,出售人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对超过寄卖周期的停车费予以补偿。
张先生的这辆捷达,市场价格也就在3.4万元左右,选择这样的出售方式意味着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如果交易不成功,还要支付一定的停车费用。张先生说,比较看来,寄卖可能适合一些价位比较高的车型,价格比较低可能不值当。这种方式优点是出售人和购买人能直接见面,交易价格往往比较高,但是问题是交易时间长且过程繁琐。
目前,优化后的寄卖已经设立了具有担保模式的评估服务,增加交易双方交易的诚信度。
●拍卖最终成功
最后就是拍卖交易了。
很长一段时间,拍卖都被认为是二手车交易的btob或者btob模式,一般只以集团大客户作为拍卖主体,并不被很多个人看好,但是现在这种方式有所改观,由于私家车用户的主导地位的确立,很多拍卖主体推出一种适合个人二手车拍卖的方式。
张先生也是通过媒体了解到这一信息的,在一个空闲的上午,他把车开到了花乡二手车市场,疏导车辆的工作人员很快把他指引到拍卖区,简单的信息采集和拍卖底价确定,张先生的捷达很快出现在公用网络上,市场上百家经纪公司同时看到了这辆车,有一些有意向的经纪公司派人现场看车,半个小时一次的拍卖很快让张先生的车以3.28万元的价格成交,按照拍卖协议,张先生应该支付200元的拍卖费用,但是由于参加媒体组织的拍卖,200元费用也免掉了。
整个拍卖过程用时不到半个小时,之后的结算更顺利,在还没有过户的情况下,张先生就拿到了3.28万元,拍卖方负责张先生的车安全过户,这种交易方式的出现让张先生这样的个人车主能既安全又时间短地把自己的二手车卖出去。
目前,花乡二手车市场组织的网络及时拍已经成功举办了3个多月,成交车型达到500多辆,成交率达到20%。随着拍卖流程的愈加规范,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有车一族的关注。
文/本报记者 何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