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
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将转向私人轿车领域的消息已传得沸沸扬扬,尽管还没有出台,有些厂商已经开始计划着相关补贴政策出台以后的事情。 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因素,而从世界各国的现状来看,补贴也是一种惯例,但是,补贴并不是新能源汽车得以推广的万能钥匙。
作为新能源汽车,其市场量产前面横亘着的不仅仅是汽车本身的价格,还有更多的原因。 首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都有待大幅提高。以纯电动车为例,由于汽车使用的电池有100多个单体电池,因此,复杂的电池组的管理与维修要比手机复杂得多。而中国的本土厂商在新能源汽车另外两项核心技术——电机、电控技术方面并没有突出优势,因此要做到实质上的推进,还有待于技术的突破。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虽然包括国家电网等大型国企都在谋划充电站的建设,但是作为企业,他们需要考虑投入产出的效益问题,在哪里建?建多少个?这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量是一个互为依赖的关系,或者说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局。 第三,新能源汽车真正为市场所接受,必须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与维修成本上要低于目前传统驱动汽车的相应费用。也就是说,汽油价格汽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新能源汽车得以真正获得推广的重要因素。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有一项条件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就不会获得充分的发展。 但是,这三个条件并不是政府的补贴就能够彻底解决的,只有第一项与补贴政策有间接关联。 特别是第三项条件,取决于世界资源供应与需求的状况。 而政府补贴政策甚至还可能会带来一项“副产品”:汽车企业会因为依赖政府补贴而丧失创新的动力,或者汽车企业通过变相提高汽车售价,而将政府补贴给消费者的转移到自己的腰包里。 因此,补贴并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灵丹妙药,也不是开启市场量化的万能钥匙,政府必须要考虑政策内容与结果的对应,而不是一补了之。 首先,要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需要设定能够享受补贴资金支持企业的条件。这些条件一是要对企业的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作出限定,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能享受政府补贴。二是对于企业的成本与价格作出相应的限定,企业的利润率必须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企业利用抬高价格来获得不正常的“政策利润”。其次,需要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统一技术标准,防止企业各自为政,独立行事,浪费资源。第三,要对企业建立充电站实施全国有计划、有层次的推进,以符合目前能够享受到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以及市场区域。第四,补贴只能是阶段性的,不能长期化,需要设定补贴的实施条件和时间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