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来实现新能源客车市场化的一汽集团,能否完成它的技术突破,实现绿色超越?
随着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补贴试点政策的出台,一汽集团的新能源车型研发方向和产品规划也逐渐浮出水面。
近日,记者从一汽集团了解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上,一汽集团将实行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插电式三种路径同步进行的方案。
同时,一汽集团也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商品规划,规划产品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三款车型。其中混合动力车型产品包括奔腾B70、奔腾B90和H平台的一款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包括奔腾B50、奔腾B30;纯电动产品包括NBC平台全新开发的一款CUV车型。
一汽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一汽集团已经将电动汽车作为集团的战略产品进行开发。未来一汽集团投入的重点将在整车平台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
追赶的机会
两年前的“上南合作”成就了上汽超越一汽成为全国老大的梦想,两年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运动”使一汽看到了追赶的机会,这一次,一汽将未来赌在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上。
正当上汽集团大炒“数字化”概念,将带有魔兽世界、“偷菜”、QQ和微博的inkaNet系统导入荣威350,意图抓住日益强大的80后人群时,一汽集团却试图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可能主宰未来交通的电动汽车领域。
在本月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一辆名为新能源数字化汽车的样车引发了与会者的围观。展出这辆样车的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明公司),专门从事汽车业管理软件与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其前身正是一汽集团公司电子计算处。
蔡松池是参与研发这辆样车数字电控系统的其中一位工程师,他对记者说:“荣威车型所具备的数字化功能,在这辆纯电动样车上同样能够实现,目前,公司正与中国移动商谈合作事宜,将3G移动通信技术导入整个电控系统。与传统汽车相比,数字化电控技术运用到纯电动车身上更为方便。”
据介绍,由于都与“电”有关,所以电控系统的布线工作在纯电动车身上实现起来更为方便。“少走了很多弯路,工作量也大为减轻,成本上却比传统汽车节约了20%。”蔡松池骄傲地对记者说,这辆新能源数字化汽车可以通过数字化电控系统控制汽车的每个部件。它可以控制车速、调节音响音量和空调温度;它可以与移动数据终端连接实现上网收发邮件、QQ聊天等功能;它还可以在别人偷偷开走你的车之后,向GPS中心报警把车锁住。
蔡松池向记者透露,不久的将来,这辆样车所运用的数字化电控技术将应用在一汽大众推出的新宝来纯电动汽车和一汽奔腾电动汽车上。“也许,在电控系统领域,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能够通过研发纯电动汽车这一机会实现追赶。”
长期以来,一汽集团旗下的传统汽车所配备的电动系统多为外国公司所产,这次奔腾电动汽车将采用启明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电控系统,无疑让自主品牌零部件汽车企业看到了追赶的希望,而且这个追赶对一汽而言带有“内超外攻”的双重意义。不过,蔡松池的信心很快被记者的另一个问题所动摇。“启明公司的整车电控技术最初是不是向大众取的经?”
与IT企业联手突围
单凭集团内部力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树立“标杆”,对一汽集团而言是有机会但没时间。一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对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一汽集团必须提前进行集团内外部资源的战略性布局。”电动汽车的特质,让一汽集团看到了IT产业与汽车产业联手的机会。
今年5月,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基础软件企业——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华软件)在上海正式发布“核高基”专项国产汽车电子基础软件平台v1.0,为国产汽车电子的应用开发提供基础软件支撑。在这个国内首个汽车电子基础软件平台的研发团队中,一汽集团的名字赫然在列。
普华基础软件公司总经理赵晓亮告诉记者,该项目的投资目前约为3000万元,而一汽集团在电子/电气、动力系统应用、整车设计等方面建立了开发团队。该软件平台将在3年后大规模应用于整车,届时不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车型都能采用。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整车80%的电控系统是由以博世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所提供,这种局面带来的后果就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议价能力很弱。如果熟悉软件开发的IT企业与熟悉整车产品性能的汽车企业,借助电动汽车如火如荼地发展趋势,联手开发汽车电控系统,或许能打一场漂亮的突围战。”赵晓亮对记者说,他甚至想到了采用海外收购的方式来增加这种成功突围的可能。
普华软件在电动车产业中看到了商机,一汽集团也从中看到了技术赶超的希望。
据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向媒体透露,在一汽集团的战略制定中,已经梳理了五大技术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立了包括动力总成电子技术在内的十个核心技术。到2012年底,一汽集团全系列新能源车将实现批量生产,产能将达到每年5万辆。目前,一汽集团已有162辆油电混合动力客车在大连试运行,50辆汽电混合动力客车在长春试运行。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补贴试点政策的正式启动,伺机已久的跨国汽车巨头纷纷宣布了在华的电动车研发、投放计划,一汽集团的国内竞争对手也在加紧推出各自的新能源产品。在新一轮的围攻中,仅仅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来实现新能源客车市场化的一汽集团,能否在一场时不我待的竞争中,完成它的技术突破,实现它的绿色超越?答案还远未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