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斯巴鲁被国内几大车企“抢亲”的消息频繁见诸于各大网络报端,而随后绯闻的几大主角又都纷纷出面否认此事,斯巴鲁国产合资事宜究竟是媒体的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经《车周刊》多方打探获悉,斯巴鲁国产一事目前仅处于个别国内车企暗送秋波阶段,而“一朝被蛇咬”的斯巴鲁对于“再婚”一事其实顾虑重重。
传 言
绯闻主角纷纷否定
上汽欲以50∶50与斯巴鲁合资;斯巴鲁在中国的最大经销商庞大成为北汽和斯巴鲁的牵线人;江铃、奇瑞、力帆频向斯巴鲁投来橄榄枝……近期,关于斯巴鲁的相亲绯闻不绝于耳,而且版本各有不同。孰真孰假?庞大董事长庞庆华表示并未与北汽参与斯巴鲁合资谈判;上汽方面表示高层交往完全是正常工作关系(斯巴鲁在华经销商“上海安吉斯巴鲁”是上汽全资子公司);本报记者也第一时间致电斯巴鲁中国某高层人士,该人士对“再婚”传闻明确予以否认。
不过无风不起浪,虽然当事人都全盘否定,但绯闻频传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前因后果。斯巴鲁中国前任总经理大野圭就曾表示,如果斯巴鲁要建第三家工厂,那么将首选中国。而富士重工前执行副总裁长门正贡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如果要在中国建厂,销量基数至少要达到5万辆。2010年斯巴鲁在中国制定的销售计划正是5万辆。可见,斯巴鲁国产并非空穴来风,甚至可以说在中国建厂一直以来都是斯巴鲁东家富士重工的夙愿。但据某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斯巴鲁国产一事仅处于个别国内车企暗送秋波阶段,并没有实质性进展,而富士重工对合资国产其实还有种种顾虑。
国 产
一步谨慎的棋子
斯巴鲁一向是个保守的日本车企,据媒体报道,目前为止其也仅在日本群马县和北美建厂。而且当年富士重工决定在北美建厂时,北美年销量已经达到16.5万辆,同时北美工厂还承担着向欧洲出口的任务。所以中国目前5万辆的年销量对其来讲并不算成熟。何况目前还处于全球金融危机之中,各大合资车企也面临压库危机,此时是否是斯巴鲁在中国的最佳合资时机,相信富士重工不得不论证再三。
另一方面,按照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只有国产化率达到40%以上的汽车才能享受到更好的税收政策,所以斯巴鲁要最大化享受国产后的成本优势,就不得不考虑将其部分核心技术在中国实现本地生产。但斯巴鲁独有的汽车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一直独成一体,特别是水平对置发动机,目前全球也仅有斯巴鲁和保时捷还在坚持使用这项专业赛车级的发动机技术。这些都导致斯巴鲁国产必然比其他品牌面临更多诸如零配件配套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坦言,2002年富士重工与贵州云雀的合资以失败收场,其中既有中方实力匮乏,不能持续投入的原因,也有斯巴鲁对于先进技术和车型不能快速导入的原由。由此看来,国产的确是一步谨慎的棋子。
未来
做大一定要国产
这几年以进口车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斯巴鲁销售可谓节节攀升,2009年其更是以3.53万辆的成绩跻身进口车销量排行前三名,如此“小康”生活似乎让斯巴鲁对国产合资一事并不急迫。但横向分析,目前包括大众、通用等在内的车企已经纷纷开始在中国大施技术本土化战略,留给斯巴鲁抢占中国这块大蛋糕的时机也许并不多了。
大众由于在中国已经实现了TSI和DSG技术的本土化生产,这导致其新推的包括奥迪Q5、高尔夫6、途观等车型一上市就以其技术卖点和适宜的价格广受热捧。可见,中国的消费者已经逐渐成熟,高技术含量的车型正受到广泛认可。斯巴鲁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全时四驱技术在国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而高性价比一向都是斯巴鲁的惯有优势,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国产,斯巴鲁车型将具有颇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且随着新一代斯巴鲁车型在外形和内饰上的改进,斯巴鲁车型之前的软肋也将得到很大程度提高。面对大众的成功,目前包括通用等汽车巨头也已经逐渐意识到必须将一流的汽车技术拿到中国才会具有更大的未来。而如果等到这些汽车巨头们的国产车在技术层面就已经可以和进口车平起平坐之时,斯巴鲁必然面临再一次的机会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