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被业内称作“高台跳水”的比亚迪调低产销目标20万辆事件,让诸多比亚迪的经销商们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也令其他一些汽车厂家在悄悄地做出数字的下调。车市“大跃进”来得快也去得疾,就像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虽然病后要养身健身,但总比重病緾身好。
按照惯例,7月一直是车市的传统淡季,但今年的下跌幅度让人有点寒心:乘用车批发销量95.71万辆,与6月相比下降8.7%。除了比亚迪未能完成半年目标,自主品牌似乎都遭遇了此次“滑铁卢”:奇瑞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43.65%,江淮完成了35%,长城完成了30.45%,力帆仅完成了26.29%……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及时做出调整,算得上是亡羊补牢。业内人士认为,从夸下海口到被迫低头,数字减少的背后是心态的转变,对于地基不牢的自主车企而言,及早冷静下来审视市场和自身发展模式并非坏事,因为死撑下去将导致更大问题。
为什么自主品牌是这次销量下滑最大的“受害者”,分析人士给出了四点理由:销售为王、鲜有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缺乏、售后服务落后……而它们死撑下去导致的后果更加严重:产能过剩库存进一步增加、价格体系更加混乱、影响明后年销量、低端市场恶性竞争加剧……
那么,在产销目标“跳水”之后,近期的车价会否跟着有大幅“跳水”?价格监测师们认为:不会。他们的理由是:三季度影响车市因素较多,如油价变动、新车上市、政策调整、暑期假日等,都会对市场造成间接影响,因此不会有太大的降幅,而四季度才是清理库存回笼资金,为全年销售任务最后促销的最好时机。
尽管买车人最渴望的“那一跳”尚未到来,但此刻的“这一跳”,已让我们看到中国车市迈向理性发展大道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