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受不了英国人的傲慢与拖沓,尹同跃“请走”了福特英国公司的20名工程师,决定自己安装从福特英国公司购买的生产线。
刚刚成立的奇瑞汽车上下总共就“几十杆枪”,独力安装一条英国运来的生产线风险巨大。
14年后,尹同跃已经是中国汽车界的风云人物。人们给奇瑞的称号是“自主品牌领军车企”、“自主品牌领头羊”。
而在一次电视访谈中,回忆起当年的种种艰辛,奇瑞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和总经理助理金弋波还是忍不住掉下眼泪。“当时确实是很艰苦。”金弋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这种艰苦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事业十年蜕变的写照。
奇瑞、吉利、华晨、长城、比亚迪,这些车企共同书写了中国当代汽车事业的传奇,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程。
野蛮生长
李书福又哭了。就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签约的当天,李书福没能忍住,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陪伴在李书福身边的人都知道,2010年中国汽车界风头最劲的人物——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其实是一个爱流泪的人。1996年,四处奔波轿车准生证,屡屡碰壁的李书福曾禁不住落泪;1998年,吉利第一款车下线,李书福摆了100桌酒席庆祝,但邀请的人却个个没来,正当李书福快要崩溃的时候,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出现在他面前,两行热泪顿时从李书福眼眶里奔涌而出。
李书福的眼泪,见证着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创业的艰辛。
上世纪90年代,尽管中国的马路上很少看到国产车,桑塔纳、捷达、普桑“老三样”垄断中国车市近20年。奥迪则垄断中国高端商务车市场,中高档行政级车市又被帕萨特、雅阁和别克新世纪瓜分——但有关部门却坚守着“3+6”(3家国有大型集团和6家小型集团)的格局。
尹同跃、李书福即是在这种环境下开始了野蛮生长的历程。1997年,尹同跃和7名主要创始人员开始了早期创业。“最早除了农田、荒滩、乱草和几间破败的茅屋,可以说一无所有。”奇瑞汽车一名老员工说。
在“准生”问题上,奇瑞曾遭遇和吉利一样的困境。由于汽车项目控制和审批严格,创业之初,奇瑞产品属于“黑户”。其后不得不付出20%的股份,挂靠“上汽”后才取得轿车生产资格。
实际上,包括奇瑞、吉利、华晨在内的几乎每一家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苦回忆。与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国有企业相比,它们就像是无人看护的“孤儿”。而中国汽车业过去近20年的发展也表明,自主品牌的大旗往往是由这些民企率先扛起。
十年蜕变
2004年,湖北、山东街头的吉利轿车逐渐多了起来。这一年,做门店生意的于红花3万多元,买了一辆吉利优利欧,实现了拥有人生第一辆车的梦想,“我们没想到这么快可以成为‘有车族’。”
不过,在当时拥有一辆吉利轿车,并不算是很有面子的事。因为吉利汽车外形设计、整车工艺以及质量均和合资车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马路上打望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哪款车是自主品牌,哪款车是合资品牌。
但随着时间推移,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车的制造工艺和设计水平逐渐得到了提升。如今,在上海街头偶遇吉利EC718,或者是比亚迪G3,从造型上已经很难分清它们和合资车有什么区别。如果有兴趣去开一开,大多数人会发现,同等价位的车里,自主品牌车无论内饰还是驾驶感受,基本已不输给合资品牌产品。
产品质量与品质提升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去购买自主品牌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主品牌车今年10月共销售54.93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66%,占有率较9月提升3.62个百分点,是7年前的一倍多。
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一路狂飙。2004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约两成,2010年一季度已达到约三分之一。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称,中国汽车研发实力、生产能力及管理能力在不断提高,这为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国有望从一个汽车制造、消费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从生产汽车为主迈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如技术转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