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汽车60年和产业模式
搜狐汽车:2013年正好是中国汽车工业60年,您是如何看待这60年的发展?
朱福寿:昨天我在中国汽车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涉及到这个问题,中国汽车工业这60年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基本上每15年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一汽奠基到二汽建设前的15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创立阶段,建起了像一汽这样的现代化汽车企业,汽车生产实现零的突破,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从二汽建设到改革开放1980年代初,是我国汽车工业成长阶段。与一汽靠苏联援建不同,二汽是完全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的大型汽车制造厂。通过自主能力,我国形成了以"卡车为主"的汽车产业布局。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第三阶段,从 1980年代初到上世纪90年代末,是我国汽车工业开放合作阶段。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汽车工业顺应国家改革开放大势,通过开放合作,轿车工业开始起步,汽车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四阶段,本世纪以来至今,是我国汽车产业全面自主发展阶段。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全面融入世界,同时自主品牌乘用车加快成长起来。这一时期,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
搜狐汽车:但是您看,中国目前有华为,有海尔,他们都要打造百年基业,但这60年来,我们为什么还没有一到两家全球性汽车公司?是因为土壤不适宜,还是其他因素?
朱福寿:产业不同。电池技术可以迅速突破,而汽车则关系到整个工业技术,它的链条非常长,牵涉到石油、化工、橡胶等诸多领域。你别用航天和导弹来做比较,汽车是规模化产品,它跟航天不一样,航天是做小批量,单个生产。我们也可以在实验室里不惜代价把一辆汽车做得美仑美奂,但要大规模生产就是不同概念。所以有些人拿汽车跟航天比是不对的,他不知道这个产业规律。
航天也借鉴过汽车电子集成技术,结果航天火箭一下子就节省了几十公斤,这对卫星发射是巨大进步。所以汽车不一样,产业链太长,需要大家都做起来才行。
搜狐汽车:我们不作对比,但我们可以借鉴。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中国应该学习德国模式,而在这之前,业界也不乏中国汽车要学日本模式或者韩国模式的声音,您认为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朱福寿:其实在工业这块,德国和日本都值得我们关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做事很精细。德国技术工人那真是能工巧匠,非常专业。但中国发展到现在,却没人愿意干技术活……
搜狐汽车:那些八级技工也达不到吗?
朱福寿:(他们还)相对原始些。我讲的这些技能工人,很多都没经过培训。为什么搞合资?还是以东风为例,本来我们这种国有企业跟其他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相比,在生产制造系统就具备先天优势。合资后,我们特别注重培训,你看东风日产里对技术工厂的培训量就非常大。经过培训,中国人能很快掌握技术。东风日产的花都工厂、襄阳工厂甚至都成为日产汽车全球标杆工厂。
在合资中要不断学习。未来东风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制造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汽车也如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