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乱战:三股力量推动车联网
“车联网”到底是什么?它有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
实际上,不同的车联网研究者以及研究机构,都对车联网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对于这一点,杨放春也表示认同:“正是视角的不同,对车联网是什么的答案也就不同。所以有人戏称,目前车联网尚处在盲人摸象阶段。”。
那么他本人如何理解和定义车联网?依据又是什么?杨放春分别从技术角度和应用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从技术角度看,车联网是一种基于人、车、环境协同的可控、可管、可运营、可信的开放融合网络系统,其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与处理技术,对人、车、网络通信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环境元素的大规模复杂静态/动态信息进行感知、认知和计算,解决泛在异构移动融合网络环境中智能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可计算性、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问题,最终实现人、车、环境的深度融合。
从应用角度看,车联网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后的衍生概念,融合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汽车电子、智能交通、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领域技术,产业链横跨汽车制造与服务、通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以实现丰富个人汽车生活,提高交通出行效率与安全,改善城市服务水平,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的目的。
谈及车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脉络,杨放春认为目前推动车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的主要来自三股力量:第一股力量来自汽车制造业,主要围绕车载信息系统,关注汽车信息化、智能化;第二股力量来自交通运输业,主要围绕智能交通,将车联网作为提升智能交通技术水平的一种手段;第三股力量来自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将汽车视为移动终端(不妨称作轮式移动终端),挖掘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服务业态。
杨放春进一步解释说:“第一股力量是企业主导,第二股力量是政府主导,第三股力量是市场主导。这是车联网发展的主要脉络。”具体到车联网产业的竞争概况,杨放春用“群雄乱战”来形容。
杨放春表示,不同的力量正在相互进军对方的地盘,例如北美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的汽车企业和日内瓦国际汽车展上IT企业的相互抢戏,使得车展不再仅仅是车企大佬的舞台,电子展也不再是IT巨头的独角戏。
但他亦表示,不同的力量虽然有竞争,也有合作,也就是IT企业和汽车企业结盟,例如苹果的IOS系统智能车阵营,谷歌的开放汽车联盟,微软在全球设立首个汽车产业创新中心选在中国的汽车基地长春,捷豹路虎与英特尔公司结盟等等。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