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长带来的负面因素对汽车发展有害
程远:你曾说过“要客观理性对待未来市场增长,使汽车行业得到稳健和可持续稳健的发展”,对这句话怎么解读?
朱福寿:2011年我提出“微增长”的概念是有针对性的,对汽车产业到底将以什么速度发展的问题,有很多不同观点,其中有一种比较激进,这是基于两个逻辑,第一个是千人拥有量,西方国家千人拥有辆500辆、600辆、700辆,而中国还不足100台,按这个数字看,我们未来的增长空间非常大。另一个逻辑,从欧洲、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看,他们的汽车发展有两个阶段,第一个叫高速增长阶段,平均增长率在20%以上,一般是5-10年;第二个阶段叫快速增长的阶段,增长是10%-20%,两个阶段周期一共差不多持续20年。
由于以上两个逻辑支撑,很多著名专家认为中国还应该有一个快速增长周期。针对这种预测,我提出了“微增长”的观点。
程远:你是担心这些看法会有误导?
朱福寿:会有非常大的误导,会刺激很多企业家,让他们更加冲动,更加盲目。因为一个人在成功的时候,想法往往过于乐观,可能仅仅考虑个人能力和企业竞争力,而忽视了大势。这十几年的高速增长,给大家带来一种思维惯性,对未来5年、10年产能建设、商品企划等比较激进。这是我提出了“微增长”观点的第二个原因。
程远:地方政府也在推波助澜。
朱福寿:这是第三个原因。我更担心这种势头会进一步刺激地方政府对汽车落户的热情,为汽车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因为汽车无论对GDP,还是对税收、就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的拉动作用都非常大。
程远:汽车业的超高速发展应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能源紧张,空气污染,道路堵塞等。
朱福寿:汽车高速增长带来的很多负面因素已经引起政府、社会的关注,并且这些负面影响在放大,这对汽车的发展是有害的,而且这种害处也会进一步放大,例如媒体对环保、PM2.5、对超载等问题的报道,都会使政府加大整治力度,这对整个汽车行业影响非常大。
程远:这是企业利益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
朱福寿:对企业而言,投资规模的扩大要更加理性;对政府而言,对汽车的发展应当有理性的引导。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和思考:过去是如此增长的,未来还会这样增长吗?希望大家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
程远: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现在中国的购买力不是障碍,13亿人口中十分之一有购买能力,就产生1.3亿的需求,但是环境、能源、道路建设等因素制约着发展,这种冲突现在越来越明显,一些城市不得不采取限行和限购措施,否则整个交通瘫痪。限行、限购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是愿意进行限购的,他们都愿意发展汽车,作为城市管理者,如果整个交通瘫痪了,会招全市人骂,如果限购限行,只是一部分人骂,他们当然会选择后者。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