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映璇车访间 上汽 南汽
  2006年5月9日总第35期 每周二刊出 往期 发刊词 主持人:陈映璇
合资双行线
自主进行曲
沙龙:人。车。事
轮上风格
中国汽车50人物志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精彩导读
·上汽自主品牌新车今年11月1日下线
·南汽名爵将在2007年3月27日,也即南汽成立60周年当天面世
· 为上汽自主轿车取名:目前还是个问题
·2006年3月26日南汽以中文字“名爵”命名品牌
·上汽软实力较量之资金篇:上汽汽车将有上百亿投资
·南汽软实力较量之资金篇:举全省之力
·上汽软实力较量之人才篇:80%收购罗孚核心技术人员
·南汽董事长王浩良:“现在最大的担心是人才,我们到处挖人才,省委书记也帮忙招人才”
·上汽软实力较量之成本控制:把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掌握在自己手里
·南汽董事长王浩良:以罗孚为镜 成本绝不能失控
特别鸣谢:《新汽车》杂志主编贾可采访支持

我要评论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PSA中国总代表,标致雪铁龙中国第二工厂
王晓秋
上汽,南汽
PSA中国总代表,标致雪铁龙中国第二工厂
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
上汽,南汽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上汽VS南汽:一场争夺第一时间面世的赛跑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嘉宾影像
历史-人物-事件归来总是一幕一幕 我们如此看待……

  王晓秋:尽管目前品牌名称还没有最后确定,上汽汽车新车将在今年11月1日下线。 实际上,上汽最早1999年就让我们来做这个自主品牌了,并不是今年才去做的,包括我们这个公司前身,那个自主品牌项目组,两年前已经开始实打实干活了。包括经销商和供应商体系链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做了很多平台的开发,这些都是积累。
  那么为什么上汽汽车不是早几年就出来?因为我们认为上汽是一个国内还算是比较大的顶尖的汽车企业,我们不可能拿一个车出来溜一溜,我们肯定要等我的这个平台系列完成了才能正式的进这个市场。

   在这场争夺第一时间面世的赛跑中,南汽显然落了后手。据《新汽车》杂志得到的消息,尽管品牌名称还没有确定,上汽汽车新车将在今年11月1日下线,而名爵将在2007年3月27日,也即南汽成立60周年当天面世。
  自2005年7月23日成功收购破产的MG罗孚资产到2006年1月,包括发动机、变速箱、铸造、焊接、组装、油漆、研发等各类设备,在检测、录像后被分拆进4500个集装箱。为了避免变成废铁,南汽请来了国内最具实力的拆线公司,工业机器人的拆卸甚至叫来了设备制造商。目前,这些设备已全部运抵南京。

  王晓秋:既然做自主品牌,我们肯定是要不断的在这个品牌上面累积我们自己的东西,所以非常慎重就是这个道理。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汽汽车的产品品牌策略是从上往下的,即先做好中高端,再向中级车、紧凑型等低端方向发展。与从下往上走一样,从上往下同样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第一款中高端车型能否站稳脚跟是关键。
  我们是要经历一个品牌初创的过程,而且要创起一个品牌不是容易的事,品牌这个东西不是说我砸一个广告费就起来了,关键是你这个品牌定位如何、诉求如何,你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不是和你的目标群体产生共鸣,这是品牌非常重要的因素。
  另外,"上海"品牌也是一个值得打造的产品品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潜力比较大,上汽汽车目前正在进行综合考虑与权衡。

  2006年3月26日,南汽确定了以中文字"名爵"为汽车公司的名称和产品品牌,LOGO沿用其所收购的MG品牌的八角造型。
  尽管源自同一开发平台,但是最先生产的罗孚75(Rover75),上汽汽车已经对其外形作了较大改动,而南汽最早生产的名爵MG-7产品则更忠诚于原作MG ZT。
  外观不同之外,上汽汽车完全采用新设备制造汽车,南汽名爵则完全是利用英国长桥的原生产线制造。利用原生产线生产减少了各道程序可能发生的匹配障碍,而名爵身上的历史现场感是南汽的另一卖点。
  因为平台相同,两家产品有众多相同的零部件。尽管上汽汽车已经严令一些零部件供应商不得向南汽供货,但名爵汽车项目总指挥张欣说,目前已经有近300家零部件供应商同南汽签约,其中一部分生产的零部件也已开始供应原MG罗孚经销商。

  王晓秋:在资金方面,上汽汽车初期投资36.8亿元,"十一五"期间上汽股份还将有上百亿的投资增加,再加上"稳健投资、滚动发展"的资金管理模式,上汽汽车在资金链上已有很好的保障。
  主持人:从上汽汽车的整体发展规划来看,速度非常快,6-8月出一个新产品,一期工程是12万轿车,17万发动机,3年后2010年的产能就要达到30万轿车、40万发动机。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汽车业的增长速度,做这么迅猛发展的一个计划,上汽汽车的底气在哪里?
  王晓秋: 与国际汽车巨头相比,上汽汽车很明显是一个后来者。上汽汽车要缩短与国际汽车巨头的距离、甚至赶上国际汽车巨头,就必须走差异化道路,跨越式发展。所谓差异化,就是要整合全球资源,跨越自主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当然这需要强大的综合实力做支撑。在这方面,上汽汽车具有这种优势与能力。

  王浩良澄清南汽名爵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的误传。就南汽名爵项目而言,因为是低成本收购,实际上"我们是以大概30亿元的代价完成了别人需要100多个亿才能干成的事情"。尽管如此,鉴于南汽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亏损,28.15亿元并非一笔小钱。舆论对此也颇多质疑。
  但是南汽背后的力量--地方政府对其的支持力度不可忽视。不仅是南京市,整个江苏省都对于南汽寄予厚望,希望其成为全省的汽车核心力量。

  2005年4月,MG罗孚宣布破产后,上汽动作迅速地用高薪收罗了一批研发人才,并把他们安排在全球第三大发动机研发机构Ricardo公司旗下,被称为Ricardo2010公司。根据上汽汽车提供的数字,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有英国研发人员150人。
  主持人:咱们在收购罗孚的时候从那边顺带收购了很多技术人才过来,包括我们现在的工程院首席工程师 林德瑞 ,对这些外国技术人才我们给他们怎么样的待遇?也是和中国员工一样吗?
  王晓秋:当然要按照国际的操作,我肯定不能让他拿中国的人民币啊。这个我跟他们(中国的技术人员)说没有办法。"谁让你不是出生在美国或者欧洲呢!"
  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我们不找他们(英国的技术人员),他们马上就会走掉了,因为象林德瑞(工程院首席工程师)这样的技术管理人员当时每个人手中至少有三个OFFER(工作机会)。他们说,如果我们这边不能马上定下来,就要去接受别的工作机会,因为"我得养活老婆、孩子",所以,我们当初很快的就委托Richard(全球第三大发动机研发机构)进行这些技术人员的收罗报批手续。

  当顺利完成收购后,南汽忙于拆线,对(英国的)研发人才大多只是表达了邀请意向。很快王浩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南汽英国公司成立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寻找海外研发人员。目前在南汽英国公司110多名员工中,来自MG罗孚的研发人员约40余名,另外,15名英国发动机研发人员已到南京上班。
  "现在最大的担心是人才,我们到处挖人才,省委书记也帮忙招人才,"王浩良说。

  王晓秋:我是从上海大众出来的,从最低的职位开始,然后加起来有16年了。应该说上海大众国产化我最有发言权,为什么?当时所有的国产化,所有的关键部件都是我在管,应该说所有公司的零部件生产都要到我们的批准,哪些厂能做哪些,哪些厂不能做哪些,应该说我还比较清楚。
  何谓产业链的核心价值部分?技术。但在发展已经很成熟的汽车产业中,这个技术并不像普通人理解的那样简单。
  技术全球化的今天,单纯的某个部件的技术,甚至是某个平台的技术,都不再构成一个整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除了个别前沿技术外,好的技术、好的零部件产品到处都有,花钱就可以买到。但汽车产品是几万个零件一起协调工作的高复杂度产品,如何将这些零部件集成为让人放心的、让人愉悦的、好的产品,才是体现整车企业核心技术实力的关键。

  在汽车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谁具有成本优势,谁就有竞争优势。MG罗孚的资产购买已经相当便宜,王要求部下以MG罗孚的教训为镜子,在这个低成本的研发和设备平台上,从建设,到投产、到经营,全程严格控制成本。为此,他要求基地建设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力图实现人、财、物的最佳组合。
  为取得正经,王浩良甚至前往芜湖拜访奇瑞董事长和总经理尹同耀。尹对他说:"老王,干这个事真不是好差事。" 他答道:"我这年龄还到企业来打拼,一般人不愿意,我打拼到最后,做不成就身败名裂,所以我想是没有退路的。"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主持人后记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陈映璇
主持人:陈映璇
主持人后记:上汽VS南汽:一场争夺第一时间面世的赛跑
我要评论

  在经历了争食、分食英国MG罗孚汽车项目之后,一场争夺第一时间在中国面世的赛跑又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最近的战场甚至是两个仅隔50公里之遥的南京和仪征。这是对两个中国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市场能力的综合考验。一个老牌英国汽车公司MG罗孚因为有上汽和南汽这两家汽车公司的争夺,故事显得格外精彩。
  近日又有新闻:上汽和南汽正在与宝马汽车公司就罗孚(ROVER)品牌使用权的购买事宜进行洽谈,购买罗孚品牌的价格在2000万英镑左右。
  相信更加精彩的还在后面……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上汽,南汽第34期回顾:王传福忍痛砸毁316 比亚迪孤注一掷F3
上汽,南汽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夏治冰:因为,实际上从当时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开始,汽车业界和消费者大家都对比亚迪做汽车打了很多问号,听到比亚迪做汽车,往往反应是:第一,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第二,真的话,它能做多久;第三,它能做什么样的产品出来。

  夏治冰:具体的样子我就不跟大家去说了,我跟大家讲我们后边还是集中在10万以下的车型上,因为我们有一个判断,我们认为在中国的市场上有一个品牌天花板的问题,因为大家以前对我们这个品牌的认知度、知名度或者信赖感还不够,我们需要有一个积累,而这个积累期的定价就不能超过10万元,以后我们会往更高的档次发展,但是这个积累期内我们还是控制在10万元以下的车。

团队:陈映璇 张曙曦
专题制作:张曙曦(西西)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中欧美《零部件整车特征政策》之战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