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初周总理做出重要批示:“要把长汽、二汽、京汽、南汽抓一抓,质量这样下降,如何援外,如何备战?这是路线问题.” 由于周总理把质量问题提高到路线问题,一汽领导班子思想受到震动。
1972年3月,一汽专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共清理出4318项质量问题,其中重点项目132项,同时拿出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的初步方案,为此,成立132个三结合攻关队,分批分期攻克质量难关。[更多]
1980年在一汽第四任厂长李刚同志的点名下,田其铸被授命为CA141换型设计总师。CA141换型被喻为一汽的第二次创业,其工作量之大,任务之艰巨,技术之复杂,绝不亚于建设一个新厂。2012年7月,82岁的田其铸在长春向搜狐汽车还原这段终结解放老产品30年一贯制的换型历史。“回想起来,从1953年到2000年;从23岁进入一汽,到70岁离开,我在一汽干了47年。”访谈最后,他略带遗憾地对搜狐汽车说:“如果能再干3年,那就是50年,半个世纪。”[详细]
一段历时6年的换型改造;一段长达47年的汽车岁月。本期,我们邀请82岁的CA141总设计师田其铸还原这段尘封多年的汽车记忆。
1953年田其铸毕业于济南山东工学院汽车专业,他与全班35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一汽,从此与汽车结下不解之缘。他先从设计处干起,没多久调任总成实验室传动组专业组长。1958年总成实验室和底盘设计科合并,他加入设计团队,参与东风和红旗轿车的设计。期间,他与刘经传、冯锦炜组成3人团队,负责红旗轿车的液力自动变速器,并如期完成任务。
1980年在一汽第四任厂长李刚同志的点名下,他被授命为CA141换型总设计师。CA141换型被喻为一汽的第二次创业,其攻坚战可想而知。“工作量之大,任务之艰巨,技术之复杂,绝不亚于建设一个新厂”。业界曾如此评价。
而在长达6年(其中3年定型,3年生产准备)的换型改造过程中,田其铸认为原设计任务书过于迁就对老产品的继承,便上书一汽领导班子“关于CA141设计方案的十大建议”,并被采纳。
CA141在1983年定型前,做过3次鉴定;经历两轮设计和一次较大的修改设计,并完成一批变型车设计;试制样车16辆,用于整车可靠性试验4辆,行驶20万公里以上;为鉴定定型技术审查会提供鉴定文件17份;提供设计计算说明和试验报告39份。又经过3年工厂改造及生产准备,1987年CA141正式生产,从此结束解放老产品30年一贯制的被动局面。[详细]
132个三结合攻关队
1972年初周总理做出重要批示:“要把长汽、二汽、京汽、南汽抓一抓,质量这样下降,如何援外,如何备战?这是路线问题.” 由于周总理把质量问题提高到路线问题,一汽领导班子思想受到震动。
1972年3月,一汽专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共清理出4318项质量问题,其中重点项目132项,同时拿出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的初步方案,为此,成立132个三结合攻关队,分批分期攻克质量难关。[更多]
我1930年出生,今年82周岁。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第二天,我搬来和儿子住,年纪大了,生活不方便,这样有人照应。起初身体还不错,2009年就不行了,糖尿病加上腰椎间盘突出,走路较困难。出去要拄拐杖,走累了拐杖打开可当凳子坐。
我老家在河南。在那里上完小学和中学后,到济南山东工学院(现在的山东工业大学)学汽车专业,(我)也是这个学校的第一届汽车专业学生…[更多]
1957年底1958年初,一汽开始搞轿车,先是东风,后是红旗,同时还要搞卡车,底盘设计科的人手不够用,于是就合并总成实验室和底盘设计科,我们这些搞实验的也加入到设计队伍中。
这样我也参与了东风和红旗的设计,主要负责传动部分,如变速箱等。科长是刘经传,还有个组员冯锦炜,我们3人负责液力自动变速器。东风匹配的是机械变速器,参考了德国奔驰190,相对简单。红旗也有样车,1955年产的克莱斯勒,被南斯拉夫大使馆淘汰后,一汽从吉林工业大学借来用。[更多]
继续留在一汽
巧合的是,李刚同志也到北京出差,他住在位于苏州胡同的一机部招待所里。我知道消息后,有天晚上专门跑去找他。我说,厂长,您放我走吧,一汽没有适合(我)的工作。李刚同志就一直安慰我,让我看远一点,还说肯定会有适合的任务。
一个月后我回长春,设计处副处长富侠(已去世)来找我。他说一汽要搞CA141换型,希望你当设计总师。当时一汽还没有总设计师这样的职务,设计总师相当于总设计师。[更多]
一直到1980年5月,一汽召开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从1980年至1985年实现“老车换型,产品创名牌,品种上十个,年产过八万,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利润16.2亿元的奋斗目标”,这样重新拉开换型改造的序幕。
换型很困难,因为一汽利润全部上交国家,自己没钱。为换型,国家批了4亿多资金。除银行贷款外,我们还要自筹资金。这时一汽厂长是李刚,原厂长刘守华已调任汽车局。[更多]
我一方面汇报原方案设计情况,一方面提出新建议。重点在后者。我的建议主要包括:一是选装柴油机问题。
原设计任务书中只要求装汽油机,未提出装用柴油机,但从发展趋势看,特别是对于货车来说,柴油机非装不可。CA141选装柴油机可以大大改善汽车的经济性,提高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更多]
参加汽研所技术委员会会议的很多都是老工程师,如发动机专家陆孝宽(已去世),他们基本同意我的建议,但有些细节还需再研究,如车架模具周期较长,我们自己做不了毛坯,只能送到富拉尔基重型厂去做,这样时间是否来得及?
另外,设计任务书由规划处起草,以总厂名义下发,而汽研所权力有限,无权改动设计任务书,因此讨论归讨论。事后,汽研所向总厂汇报情况,1981年1月,李刚厂长主持召开了两次高端会议,主要是厂技术委员会成员和各处室负责人参加,每次约有几十人。经过讨论,总厂确定以“十大建议”为基础,重新修订CA141设计任务书。
1981年5月CA141试制图纸全部发出,10月初试制出第一辆样车,年底前试制出6辆样车。样车出来后,立即开始全面试验工作:包括420小时的道路模拟强化试验;台架扭转疲劳试验;1万公里强化道路试验等。[更多]
终结30年一贯制
1987年1月CA141正式生产,从此结束了老产品30年一贯制的被动局面。在3年的生产准备和工厂改造期间,在不停产老产品,不减收的前提下,对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做了大规模改造。其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74项,新材料62项,引进技术14项。
CA141由于外形不错,动力也好,国内订单供不应求,1987年生产6万多辆。当年在3次有国内外汽车厂家投标的国际招标项目中,CA141是中标的惟一中型车。[更多]
首先我们发出全套正式生产准备用的(没有“S”字头)采用通知书和技术文件,包括图纸、明细表、技术条件和装配调整说明书。发出前我们对文件进行整理,采用零部件与车型脱钩的新的编号规则。为避免混乱,还编印了新老图号对照表。
对于那些仍允许用试制图纸继续批量试制的零件,在整理修改底图前,我们先复印一份第二底图供试制用,这样就解决了生产准备图纸与试制的毛坯不一致而无法加工的问题。[更多]
生产一段时间后,从1987年到1991年,我们针对生产使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大小小的试验和改进就做了103项。为什么CA141在正式生产后还需要设计改进。我觉得原因有以下6个方面。
其一,过去是小批量试制,加工装配和正式大量流水生产有很大差别。例如试制时只需要装出车就行,但大量流水装配线的装配顺序和节拍却有严格要求,差一点也不行。[更多]
汽车记忆第九期:田其铸解秘CA141的档案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