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约:林总,您觉得这次上南合作对他们两家的自主研发会有什么影响?
林雷:现在做自主品牌政府是买不了的,关键是市场能接受或者消费者能接受这个产品,消费者为什么接受你的产品呢?有几个方面了,第一,消费者爱国,这是比较高的高度了,另外一个,消费者是说对市场产品的一个选择权利,由于我们市场的开放程度非常高,在中国可以看到全球几乎所有品牌的车系在中国的展现,我们现在说日系应该占到三十不到,二十七八的市场规模,欧系应该是十几个份额,将近二十个份额,北系十几,南系大概七八个点,中国自己的自主品牌大概在二十个点左右,我们说要发展自主品牌,意思就是说让老百姓去买自主品牌,老百姓说我为什么要买呢?关键是生产出那些具有很好的性价比的车老百姓才会买,或者政府给这些车老百姓实际的补贴,就是说买这些车购买便宜、使用便宜,你说把钱给这些厂商开发出来,如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其实你这个投入就是有问题的。
我觉得核心问题应该是两个方面讲,第一,政府引导,这个毫无疑问,因为一些大型企业的一把手可能是政府相应的机制产生的。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一般的国产品牌是在A0级比较多一些,但是A0级的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性价比的问题,再往上走比如说A级还好一点,B级、C级的时候性价比不再是第一因素了,比如这个产品所代表的形象。关键我们自主品牌出来能满足这些需求吗?怎么能满足这些需求呢?是技术开发吗还是什么?这就是比较核心的问题了。回到过去,在中国市场上自主品牌的车很少,现在如此开放的市场,所以无论对哪一个大型的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真正如果想在中国市场上,在B级或者B级以上的车型上建立自主品牌,让消费者能够购买,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生产工艺的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应该是比较容易达到的,关键是品牌形象的问题。一边要喊着说一定要做国产车,但是一方面又没有买,怎么办。我们从去年开始,大企业在开发自主品牌上做一些工作,没有从A0级入手,反过来从B级入手,其实这个是很好的做法,这个已经给整个市场消费者很大的冲击,觉得我们的国产车不是性价比很高的车。我们的车已经有B级了,我们可以生产A0到B级车的时候,到最后我们去买B级车。只是他们为生产国产车,在生产要求方面做了基础,但是真正生产出来,相对的比如中高端的车路很长。这次比如上汽在荣威的打造方面,我不反对从国外买一些好的品牌进行自主的开发,我认为这也是自主的,在当今全球化当中这个东西你买的就是自主的,买下来以后如果我们把荣威根据中国的适应性进行了重新的开发,推向市场,在这里头加了我们自己的一些营销理念,使它成为新的市场所认可的品牌就是市场开发成功了。
其实从荣威的操作来看,还体现出了大手笔,也给整个消费者市场一个很大的冲击,说我们有这么好的车。当这个事情能够持续下去的时候,就需要要素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补贴,要多年以后才能形成一个新的品牌概念,中国自己生产的车或者中国自主企业生产的车,也是有高档形象、高档的内涵。
要不很难讲,天天说你要开发、你要开发,我们都不买。
余建约:接下来讲一讲整个上南合作对企业、包括对市场、对产业这块的影响,其实现在业界对关注的就是,上南合作之后荣威跟名爵他们两个几乎是一个系列的一个车型下来的,他们如何共存的问题,这个大家很关注。
赵英:本来都是一家嘛,起码营销而言是有利的,不仅是在英国车系列里,菲亚特那个也有利于整合,因为上汽和菲亚特也合作,起码从营销的战略角度也更好制定,有利于从一个厂商下面不同的品牌像通用那样的大公司制定营销战略,突出它的品牌形象,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方面。因为我们说自主品牌律师的概念是财产法律概念,我购买一个也是一个自主品牌,但是我最终自主品牌被大家接受取悦于你的做法。现在中国不仅南汽和上汽,包括别的地方,或者到意大利设计公司集约的买一个品牌就得了,这个对汽车工业一个老前辈说,叫有品牌没劲,自主品牌有了并不等于你有了能够支持这个自主品牌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的核心能力,所以就是说马上可以在营销角度取得优势,两个品牌的技术标准都是一样的,但是能不能整合形成自己的制造能力,包括进一步你把买来的品牌变成中国的形象再往前走,这个路还是很长的。现在是买了一个品牌,买了一个品牌并不等于有这个能力,但是你的能力一定是自主的,否则再往下很难,不能持续发展,自主品牌不等于自主能力。
张晓森:我引申一下,一个品牌首先是一个形象,从法律上是一个商标,这个商标有它的商标权人,但是关键问题是,这个品牌是自主品牌也好什么也好,关键问题在于你这个品牌背后所代表的东西。我个人理解,一个品牌背后代表了四个方面的东西,商誉,这个商誉后面代表了四个东西:
第一,这个品牌代表了技术质量,一提到你那个品牌背后代表着一个什么样的技术、一个什么样的质量。
第二,你这个品牌背后代表了怎么样的服务。
第三,这个品牌背后代表了怎么样的法。
第四,代表这个品牌的消费,包括消费的流程等等。
刚才林总说的,如果说你这个品牌要树立,没有这四个方面,当然也可能不只这四个方面,如果这四个方面起码的东西你没有,这个品牌无论是你买的还是你自创的,不论你是不是曾经辉煌,终归是不可以的。奔驰、宝马是一个品牌,这个品牌背后代表的东西,这些东西整个下来以后,如果用一句话说代表了一种文化,技术的文化、管理的文化、发展的文化、服务的文化、市场的文化整个的认识,这是我们对整个品牌的认识。
同时我们在这里头引申强调一点,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有的时候自主研发出来的东西,可以用在其他品牌上去,不一定你的自主研发的技术就一定顶着一个品牌。
梅新育:自主研发的概念比自主品牌要宽泛。
张晓森:上个星期也是在清华科技大厦有一个活动,国家发改委、银行、开发行来了好几个司长,其中一个司长就讲了,我们国家现在在电能和汽油这两个能源方面的技术我们在世界已经排第一了,但是这个产品预计在2008年下半年会推出来,推出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能不能发展、能不能销售、能不能包装、能不能销售,光技术好,到时候包装、流程很差,就完了。或者很好的技术,没有外壳包装好这个技术,得不到应有的市场价值。
举个例子,奥运会现在开闭幕式部有一个负责人,原来是我们国家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肯定我们开幕式里头点火搞的绝对是高科技,绝对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为什么?我们有这方面的能力,但是怎么样把这个东西运用好、积极性怎么调动起来,这个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是整个的制度、体系、国家的导向等等这些问题。这里头我特别提示一下,我们国家从什么时候大家看到中央台7点半的新闻说自主创新?从去年才开始,06年以前也说科学、发展、科技等等,没有提自主创新,或者是很少提,从那个时候才开始提。刚刚主持人张雪琴提到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说今天提出来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技术怎么怎么样,明天就自主了,不是,是有过程的,但是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各行各业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但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够把这样一个主导思想落实了,这个过程的长短、快慢取决于什么?取决于我们政府的制度、支持的力度、人的观念、周围的配合、环境等等各方面。
余建约:现在有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林总是这方面的专家,上南合作之后他们下面的到底两个自主怎么样发展、怎么样共存?
林雷:关于南汽名爵项目和上汽的荣威项目,这个历史很清楚了,是从罗孚那边过来的。这个倒不是难题,一般大企业都是采用多品牌制度,不同品牌覆盖不同的细分人群,特别是在中国,我们今天的汽车销量接近1千万辆、保有量接近5千万辆的时候,我们的消费者开始越来越成熟,换句话说不同阶层的消费者或者不同层面的消费者买不同的产品,这个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正常来讲,很多企业开始使用权系列产品,比如从A0开始到C级,在A0阶段采用不同品牌分开来,其实在中国是两个类型的,一个是偏向运动型的MG,一个是偏向传统、典雅、绅士级的罗孚,本身就两个形象。如果从营销角度来看,应该说这个品牌同时存在,相辅相成,英国的发源地,继续把他们各自的加强,在中国宣传推广,这两方面都有。我们可以采用分网销售,也可以采用合网销售,这个都不存在问题,只要市场足够大,我们的营销方式足够到位,这两个问题就解决了。随后后面生产问题是一块了,是不是采用这个平台生产,怎么生产才能使它的价格、它的成本最好,无控制最低,如果成本控制越好,对营销的持续力度越大,因为营销方面手段越多,要么更多的投入,要么给消费者更多的让利,把他们放在一起这两个问题就解决了。有同样的平台或者相似的平台采购,这些体系能够控制成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降低成本。另外对二次开发、技术应用,有很好的帮助。第一方面来讲,就可以使大家感觉到这个企业有更多的品牌可以覆盖,过去上汽良好的传统和南汽自己良好的传统可以融入进来,就是服务方面的传统、营销体系方面的传统,我觉得放在一起,从营销角度来看,对于多元的品牌和分网或合网经营毫无疑问是有好处的。这么来看,应该走了螺旋式上升,但是已经赢家适合中国的国情,更加加入中国的元素,所以我觉得这是毫无疑问的良性的结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