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琴:我们想通过上南合作这个事件对明年整个的汽车行业做一个展望,包括经贸的,要把它作为一个世界老大的身份展望一下,汽车市场和经贸环境的竞争,因为从宏观经济变化来看,中国明年的政策可能是紧缩政策,加上通货膨胀,加上原材料的上涨,还有原油上涨,包括一些政策,包括燃油税、新能源的开发,可能整个外部环境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统计局的一个数字也显示,明年汽车行业增速可能会放缓,大家各自讲各自比较侧重的领域,谈一下明年汽车市场的展望。
余建约: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梅新育:从汽车工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当中,明年和未来一段时间比较突出的就是成本上升的压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一个是来自于原料,汽车用的最大部分原料是钢铁,国际这一类大宗的初级产品、原料标记都是用美元来甲价的,最近这一两年美国实际上奉行了一种软美元的政策,美元贬值,最近这两年讲初级产品,包括能源,包括其他的价格上涨,实际相当一部分讲的是因为美元标价的价格,实际上很大一方面是来自于美元疲软。
目前来看,美元近期内好像还不太可能软美元的政策做调整,因为目前一般从基本面来说,需要通过汇率的调整来转嫁调整的负担。第二,通过美元贬值,实际上作为市场投放负债国,是一种变相的赖帐。第三,目前面临着次级债危机比较大不确定性,尽管目前GDP增长率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有这种潜在的持续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面,继续维持软美元的政策,能够为他的经济领域下滑多一个出口的制度。
正因为这样一个判断,美国明年不太可能改变他的软美元的政策,因为华尔街支持强美元,但是制造业部门支持软美元,华尔街有财力,但是选票就是那么几张,明年软美元政策不太可能改变,相应说原料的价格可能还是维持比较高的,甚至可能进一步上涨。
再一个就是人员的成本上升,人员成本上升就是工资水平普遍的提升,这个提升因为是以人民币为标价的工资成本提升,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升值,这么一个开放的体系下、开放的市场下,中国的投入,不管是原料、劳动力、土地投入成本上升的趋势幅度就更大了。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的价格面临的是向下的、面临的是下行的压力,这个下行的压力国内的供需缺口弥合了,甚至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第二,关税的壁垒进一步降低,而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等种种情况,在中国国内市场对海外汽车来说吸引力更大,这样对中国汽车市场销售价格向下的压力。这样一来在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空间萎缩、压缩的情况。
在原来以前的十几年里面,吃的已经很轻松、很开心,吃的大腹便便的话,我想未来的竞争这碗饭吃的是没有那么多油水的,吃的也不会那么舒服了,这样需要我们的汽车企业一方面产业充足的压力加大,另外一方面自主的动力应该有所增强。当然这也是符合国家政策、产业政策目标导向的,但是这种发展的方向,以及国家引导企业向这个方向发展,肯定会遭到来自我们主要贸易伙伴的阻挠,特别是来自美欧贸易增长的压力,可能会挑起这样的贸易争端,未来我们搞好自主研发,我想还会遭到人家的阻击,这就要求我们的贸易谈判部门就要表现出未雨绸缪的预见性,尽早着手研究我们的自主政策,还有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与每欧之间可能有哪样的贸易冲突,他们可能会用什么样的工具对我们进行阻挠,就是说我们对外的经贸谈判应该做到不是被动的人家提出争端了我们搞应对,我们需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根据国家产业发展的目标来考虑对方可能会怎么样阻挠我们,我们提前就考虑到应对的措施,甚至是主动的出击。知道我们贸易部门日常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但是改善工作效果还是必须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压力。
赵英:我根据经验和平常研究做这么一个预测,我觉得明年仍然会相对高速的发展,但是速度可能会比今年有所降低,为什么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拉动中国汽车工业无非还是三架马车,国内消费、都是需求、出口。整体来讲,固定资产投资这个跟国家整体政策有关,我始终认为国家从现在为止出台了很多政策,实际上是有效的,但是什么时候特别明显的表现出来,这个要在明年,而且国家目前看已经提出适当从紧的信贷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明年固定资产的拉动要放缓,但是我认为还是会以一个比较高的速度,这个对商用车领域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还会持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从个人消费来讲,国家扩大内需嘛,要减税等等,总体而言对汽车工业个人的消费还是有利的,而且信贷从紧能力,对企业而言,和对个人而言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国内个人消费轿车还会有一个相当快的速度,但是个人消费有一条,如果明年燃油税出台,产品需求上可能会有结构性的调整,出口我觉得从目前的趋势看,今年已经有很大幅度,还是会延续目前的趋势。
另外,刚刚梅博士讲的几点我都很赞同,中国不仅是汽车工业了,中国整个制造业面临着一个长期成本上升的趋势,这个成本上升趋势来自三个方面,一个对劳动保护,我们越来越难大了,原来没有打进去。
梅新育:你不注意生产安全,就让你不安全。
赵英:第二个来自环保方面,原来生态环保没有,这个成本是国家承担的、广大消费者承担的,第三个,人民币升值,我觉得这三个方面对所有消费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我还有一个乐观的因素在哪的?我觉得中国现在企业跟原来的国有企业大不一样,中国的微观机制,即使国有控股企业,也变成自负盈亏,有这种自我协调、自我应对的能力了,我算了一下,这五年来中国整体的能耗和材料消费都是下降的,特别是能源方面很明显。我看了一下企业,包括特别明显的近一两年来,它的利润还有所提高,这是我们判断的中国汽车工业在目前情况下还能以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发展,能够抵抗住这个涨价压力的一个基础,我做过详细的研究。所以综合这些,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明年速度比今年还要放缓,但是15%左右我觉得是可能的,我从经验和目前的判断。
林雷: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从大方面来讲,一般说到明年汽车市场,一般是想预测市场的销量问题,因为销量问题决定一切,在汽车行业销量问题更重要,为什么?因为从原材料到生产出来,最短也要有几个月时间,如果那时候需求过大,不能满足,就没办法了,如果生产过多,销售部出去,那就积压,汽车积压在大工业占有很大的资金。
我们认为,明后两年应该还是较高速的增长,因为我们看不到明显的市场掉头的因素。刚才15%的指标,这个方向我比较赞同,因为现在大概是23.2的增长速度,所以不会掉太多,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毫无疑问是趋向释放,没有看到需求被挤压的因素,唯一的问题是油价上涨的问题,我记得油价在1.8元的时候,全国的销量是200万辆,现在是5元多钱,全球的销量大概是800万辆,这个数字肯定说话油价上涨并没有对产销量有根本的影响,所以明年油价上涨可能会转化为结构调整,而不会直接影响消费、直接冲击消费,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但是引起明年汽车行业最大一个冲突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已经开始各大厂商重视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增长速度不来自于中心城市,而是来自于三级、四级城市,我们今年1到10月份北上广这些一级城市,平均增长速度只有十几,但是我们三级城市增长速度是二十五六,就是说中国整个汽车新的增长点不是由一级市场拉动的,这个对汽车行业影响非常大,因为过去我们所有的布点,因为汽车工业离开网点是发展不了。我们必须把网点向三四级城市铺过去,那我们的服务模式就要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大问题,模式问题,还有谁来投建三四级城市的网点问题,这都是汽车企业的根本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未来仍然还可以保持高速增长。因为中国是递减、递增比较明显的地区,我们市场也是慢慢慢慢的扩大,所以我觉得明年在汽车行业来看,新的一轮渠道的布局,满足市场需求增长,是最核心的问题。
张晓森:对汽车市场的预测我就不敢了,我从汽车行业并购这个角度来讲,2008年我觉得汽车行业,包括汽车零配件的这些企业的收购兼并,肯定还会如火如荼,肯定要进行,非常旺。很旺并不是汽车行业本身或者汽车相关行业本身,而是跟中国整个经济市场是相对应的。2008年,一个是我们国家关于收购兼并这方面的立法会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实施的一些具体配套措施,商务部那边据说已经在起草、在着手,比如说外商投资中国收购兼并这方面实施的规则,下一年也要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具体实施的一些措施、政策,都要出台。另外我们新的产业指导目录已经颁布了,也会对08年产生也许。这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
另外一个,08年是比较热闹的一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缤纷多彩的一年,首先面临着美国的大选和俄罗斯的大选,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美国的大选谁来上台,在今天这样轻重下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影响的,我们不能小视。美国的黑人竞选人民族党前几天就说了一句话,说如果我当选了就不让中国玩具到美国了,过两天他又觉得不对了,又修正。但是毫无疑问,在今天我们中国越来越多的、越来越深的融入到国际大市场的情况下,这几个周边的或者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国家的政治动向,对于我们国内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个是不得忽视的。
另外一个,由于刚才大家都谈到的各方面的压力、各方面竞争的加剧,以及这个市场的更加充分,使得汽车行业由于非常小分散的逐渐向一些有品牌的、有实力的去集中,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个必然趋势今年南汽跟上汽已经走了一步,这一步必然会带动继续走下去。南汽和上汽的合并,不仅仅是这两个企业,跟这两个企业相配套的很多相关的产业也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在2008年会体现出来,这个变化的一种形式就是收购兼并。
梅新育:希望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够完成必须好的操作,因为一个强大的有竞争力的整车业,要建立在有竞争里的零部件行业上。
刚才张律师讲了周边国家的政治变化可能会对我们的一些市场产生影响,确实是这样,因为比如说有的国家在中国的一些行业,包括中国的汽车行业,投资占到了一定的份额,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而且这样的国家跟中国的经贸往来,自从建交之后迄今还没有遭受过政治风险的干扰,但是如果他们新的政治领导人在一些历史问题、文化问题整个世界格局没有正确的认识的话,我想这个国家的企业跟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可能以后会遇到一些政治执行风险,至于是什么国家,我想就不用说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