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吉利自主创新水平和能力已跨入国家先进行列
李 维
2007年4月2日,吉利自主创新成果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代表,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的“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全国巡展”首展仪式上亮相,标志着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自主创新水平和能力已跨入国家先进水平行列。
参加首展剪彩仪式的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程津培、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2006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王大中院士等有关方面领导、专家、学者,对吉利在自主创新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果交口称赞,并向参加此次首展仪式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热烈祝贺,认为这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傲。
据了解,“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全国巡展”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主办,汇集了前不久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获奖成果,代表我国最先进的科研水平,是对我国自主创新成果的一次检阅,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此次展览将在全国100所重点大学和15个重点城市巡回展出,历时9个月。
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自主创新是民族的尊严,也是企业的尊严,是企业竞争力的灵魂。吉利是一个民族的、本土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完全在自主创新这条路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吉利通过自主创新来发展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自主创新来凝聚力量,凝聚一种精神;通过自主创新,吉利做到了别人做不了的大事。吉利要最终实现自己的宏伟战略目标,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记者了解到,吉利汽车自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就以自主创新为生命,在中国汽车行业树起了一面自主创新旗帜,并创造了独特的“吉利现象”。吉利集团在汽车造型设计开发、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气设计开发方面拥有行业领尖的技术专家和技术力量,其自主研发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CVVT发动机——4G18、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等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多项空白,其中Z系列自动变速器荣获2006年度我国汽车工业唯一的技术进步一等奖。截至2006年年底,吉利共获得各种专利220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新型实用专利30项、外观专利37项,应用了53项“四新”技术,获得13项科技成果。2006年,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创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7年,集团第一次申请国家“863”项目,便接受了四个攻关任务。吉利的研发水平已经得到国家的认可,吉利在某些方面已经成汽车技术的领军人,走在行业前列。
另据了解,吉利此次参展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CVVT发动机——4G18、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等自主创新成果对于提高我国民族汽车工业产品竞争力、加速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成果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学子的称赞,并吸引了广大清华学子的关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