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个月前,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在成都说了一句话,直接导致一秒钟后底特律汽车城的盛大注目礼;一个星期前,一位遁走海外七年之久的汽车大佬在洛杉矶说了一句话,也导致一分钟后的中国车市风雨再起。
一时间,国内汽车企业的海外收购硝烟再起。如今,全球汽车市场的“中国效应”无疑成为最热门的话题。那么,在这场金钱与实力、开拓与梦想的较量中,真真假假谁能成真?谁又在不经意间雷倒全世界呢?
第1回
四川民企“小蛇吞巨象”
发飙者:腾中重工
绯闻对象:悍马
事件背景:今年6月初,偏居西南的四川民营企业腾中重工宣布将要收购通用旗下的悍马汽车。消息一出,举世哗然。令业界大跌眼镜的是,腾中重工从未涉足过汽车制造,甚至连汽车轮子都没有生产过。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家小企业注册资本只有区区几亿元,难以支付悍马标出的1亿-5亿美元的价格。
为此,腾中重工一度被质疑为“作秀”、“洗钱”等。此后又传言腾中与悍马会在7月10日正式签约,但传言终归是传言,日前该消息被证实又是子虚乌有。事到如今,腾中重工依然通过雇佣的公关公司对外表示:“一切谈判都还在过程之中。”而通用汽车也证实双方并没有签订最终协议。
简评:一切都好似一场梦,而我们都是梦中的棋子,被腾中和通用设的棋局玩得团团转。为了出名,牛皮能吹多大就多大,反正又不用交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时间来证明他们的真实意图。
第2回
落难富豪海外走“正道”
发飙者:正道公司
绯闻对象:中美汽车工业
事件背景:近日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汽车新闻便是仰融造车了!这个在十几天前突然出现的某汽车公司前老总,富豪榜的探花郎,带着所谓的“831111计划”横空出世,并给自己的汽车帝国取名“正道”。该人承诺在中国8年内实现300万辆产能,1万亿产值,1000亿利税,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10万元。
而更宏大的规划是其汽车帝国将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展开,先期整车制造总产能将达400万辆,发动机600万台。按照相关的报道,仰融在国内的投资规模大概是400亿到450亿元人民币,在美国是100亿美元。所以总体投资额度至少需要1000亿元人民币。
不过,这个看似巨无霸的造车计划遭遇业内人士的诸多争议。美国当地汽车分析师说:“这样一个项目可谓是骇人听闻,甚至可以说是荒唐。”
简评:仰融要么是个疯子,要么就是在制造疯子。此人过去是资本高手,现在或许还是。但他的造车梦想能否实现,我等圈外人士认知有限,揣摩不透,不便妄加评论,只能静观其变。
第3回
“落后分子”重金砸欧宝
发飙者:北汽
绯闻对象:欧宝
事件背景:4日,北汽控股提交了收购欧宝品牌的非约束性的收购要约,而且一出手就是6.6亿欧元(约63亿元人民币)。为此,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亲自致信德国政客,希望能够间接说服通用将欧宝卖给自己,但这好像并未动摇欧宝已经许下的“芳心”——通用汽车已打算把欧宝“嫁”给麦格纳,并有望很快“完婚”。
这是一个失意的结果。事后,北汽控股相关人士不无遗憾地表示,北汽和一些欧洲汽车企业间的收购事宜到现在一个也没谈成,也没有其他合适的对象了。
简评:这也许又将是北汽一个无疾而终的收购案例。其实,在国内最有实力的几家汽车集团中,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之前在国内、国际都动作频频,只有北汽一潭死水。心仪的长丰南嫁广汽、暗恋的福汽又遭广汽明抢。在前面四位兄长纷纷出手之时,北汽显然不愿原地踏步。不过,这个“落后分子”这次可能又被欧宝耍了!
第4回
“作秀之王”死追沃尔沃
发飙者:吉利控股
绯闻对象:沃尔沃
事件背景:吉利汽车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今年3月就传出要“收购”沃尔沃消息的吉利控股,最近又有消息称其高层奔赴沃尔沃总部瑞典哥德堡。不过,这消息还是无法得到最终确认。简评:成功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让吉利汽车成为今年海外收购的第一家车企,也让业界对其“作秀”的嫌疑洗除一二。换个角度想想,吉利汽车虽然背负“作秀大王”的恶名,但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力量来说,吉利的行动正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鼓励。
第5回
中国基金入股保时捷
发飙者:中投公司
事件背景:最近一则雷倒全世界的消息是,一家中国主权基金参与对身陷并购深渊的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保时捷股权的竞争。不过,保时捷新闻发言人拒绝发表任何评论。中投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表示,中投是中国唯一的主权财富基金,但无法确认德国媒体所指“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具体所指。
保时捷的债务困境是中投公司入股的直接动因。今年年初,在增持大众普通股至50.8%后,保时捷净债务陡然增至90亿欧元,原计划在今年增持大众股份至75%的保时捷,不得不与大众汽车达成了合并协议。而有汽车评论人士认为,中投入股保时捷的最终目的还是可能在保时捷与大众合并的大背景下借道入股大众汽车。
简评:按照中投一贯的操作思路,其初衷或许还更集中于资本层面,并不在于真正的介入汽车制造领域。不管中投是玩钱还是玩车,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第6回
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
发飙者:京西重工
绯闻对象:德尔福
事件背景:3月30日,京西重工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尔福全球汽车悬架和制动项目,准备在北京构建高端零部件产业园区,而全盘收购德尔福曾被列入其下一步并购计划中。
不过,好事多磨。目前因债权人反对,德尔福此前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PlatinumEquity以36亿美元价格达成的全盘收购计划已被推翻。但该公司此前收购的德尔福悬架及制动系统等非核心资产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该交易已于上个月获得了美国破产法院的批准,目前正在做相关的资产交割准备,预计资产交割首日为11月1日。
简评:从今年3月的正式成立到5月21日在美国通过审批,京西重工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即完成了对于德尔福全球制动及悬挂系统的所有专利技术、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所有营运设施(工厂、研发中心及实验/试验设备等)的成功收购,其速度可谓惊人。尽管京西重工收购的德尔福制动和悬架系统,在整个德尔福属于非核心资产,但是对于一个刚成立的公司来说,这项业务每年的销售收入能达六七亿美元,已经不是一个小盘子了。
第7回
中国功夫压倒全世界
发飙者:中国汽车工业
绯闻对象:美国汽车工业
事件背景:在全球车市哀鸿遍野的当下,受益于政府刺激消费的多项措施,中国汽车市场却并未受金融危机影响,上半年共销售了61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8%。其中6月当月销售114万辆,同比增长36.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全年汽车销量将达到1100万辆。
而一度称雄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的美国,自今年1月份以来汽车销售下跌35%。今年前6个月的汽车销售量显示,美国上半年只销售了480万辆。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从全年的表现来看,乐观人士预计今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
简评: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汽车一枝独秀,以上的收购悍马、欧宝、沃尔沃等传闻其实都并不足以雷人,中国汽车压倒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才是真正的雷人!
车市老总"公"榜
前段时间在央视八套黄金时间热播的大型神话古装剧《牛郎织女》因前奥运跳水冠军田亮的参演而备受观众质疑,田亮甚至被观众戏谑为“雷公”。而在热闹纷争的国内车市,也有很多车企老总以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言论和“胆大妄为”的举止成为中国车市的“雷公”。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些人中有的并非汽车企业老总,如腾中重工的李炎,做工程机械的,兼职做芒硝生产的,顶多算是一个“汽车爱好者”;而仰融早已卸下汽车老总的桂冠,如今只能称为“某汽车公司前老总”。
李炎
扮演角色:腾中购悍马幕后控制人
上榜理由:以区区几亿元注册资本的小公司收购全球知名品牌悍马。在神秘隐形富豪李炎的操控下,腾中重工从偏居西南一隅一举成名天下知。而最令业界郁闷的是,迄今为止,还不知道李炎和腾中玩的到底是啥把戏。而业界传言,李炎虽然喜欢自己的公司出名,但是自身却非常谨慎低调。大概从1995、1996年开始,李炎就比较注重雇用保镖,即使是他的父母亲身边,他也雇用了保镖。
简评:正所谓:偏居西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不管腾中收购悍马最终结果如何,但无疑,李炎确是宣传造势的高手。
仰融
扮演角色:千亿汽车帝国织梦人
上榜理由:仰融只是一个人在战斗!曾经的中国汽车传奇人物要杀将回来了。这家名为“正道”的构思中的汽车公司,将在国内至少投入450亿元,加上美国的100亿美元,仰融的千亿大手笔令人震撼。
简评:人间正道是沧桑,仰融“正道”是梦想。仰融一度是中国汽车界的资本运作高手,一度是中国财经圈的风云人物,备受争议,跨国通缉,在销声匿迹了数年之后,突然发声,且放豪言再造汽车帝国。他的幽灵般的突然出现,以及构思中的“正道”汽车帝国更像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李书福
扮演角色:诸多海外收购的鼓吹者
上榜理由:今年以前的李书福,一度被认为是汽车界的大忽悠,公信力大受质疑。因为经常冒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收购梦想,李书福和他领导的吉利汽车被当做是炒作的高手。但这一次不一样了,自从李老板在经济危机中玩了一手漂亮的四两拨千斤之术,轻松将全球第二大变速器公司DSI收归门下,这下没人再说李书福只是说说而已了。
简评:收购海外第一单,吉利从此不忽悠。即使吉利这次和沃尔沃“因种种原因”而无缘,李书福代表的中国汽车的民间力量也应当受到尊重和鼓励。
徐和谊
扮演角色:屡战屡败的堂吉诃德
上榜理由:谁说我是闹着玩的!?贵为北汽集团掌门人,徐和谊最近也是一度遭遇外界质疑。由于在收购长丰、福汽、萨博等事件中无一成功,徐掌门被怀疑为“没有诚意”。“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啊”,徐掌门这次一掷千金,63亿元人民币砸将下去——欧宝我要定了!但是郎有情,妾无意,徐掌门再度失算。
简评:有心栽花花难发,从来好事必多磨。北汽多次收购多次碰壁,只能说是倒霉。不过,徐掌门连连失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请稍安毋躁。
楼继伟
扮演角色:中投公司海外战略操盘手
上榜理由:作为中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楼继伟,历任国家体改委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贵州省副省长,财政部常务副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正部长级)。在他的领导下,中投公司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四面出击,接连入股澳大利亚工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嘉民集团、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泰克公司等,这次盯上保时捷并借道入主大众汽车自然同样令人期待。
简评: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中国唯一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掌门人,楼继伟手攥2000亿美元海外处处出击,其一举一动都令全世界侧目。如果这次入股保时捷成功,也算是中国汽车对全球车市的一次大的参与。中投入股保时捷,并不是中国汽车力量的终结者,而是启后者。
记者观察
这是中国汽车的进步
这一次,中国汽车彻底“靐”到了全世界。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扫盲一下。靐,念bìng,网络用语,用法同“雷”。当代网络文化将该词理解为比“雷”还“雷”,即非常“雷”。
而中国汽车在今年经济危机的环境下频频出手,确实已经让其他跨国汽车巨头大吃一惊。而中国角色“雷”人的背后,其实彰显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要知道,在几年前,说到收购国外品牌,只有上汽收购双龙、上汽南汽争抢罗孚等案例,而且双龙、罗孚都是濒临破产或已经破产的牌子,根本不足以让外国同行震惊。想一想我们的邻居印度塔塔,一出手就是捷豹、路虎这些响当当的品牌。
而现在,沃尔沃、欧宝、悍马这些响当当的品牌背后都有一家甚至多家中国汽车企业在虎视眈眈,这让跨国汽车巨头不得不倒吸一口冷气。现在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吉利、奇瑞等中国车企纷纷卷入海外收购狂潮,这背后凸显出中国汽车越来越上升的实力。
试想一下,假如是笔者李村现在跳出来说:我要收购悍马,保准收获的一堆板砖和鸡蛋,甚至臭狗屎。而如若是李嘉诚跳出来说:欧宝可以拿过来玩玩!大家立马就会投去鲜花、掌声,甚至飞吻。为何都姓李,待遇却如此不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力。彼时的中国汽车,正如此时的鄙人,不名一文,毫无实力可言,哪敢狂言收购?但如今不一样了,现在的中国汽车正如此时的李嘉诚,跺一脚全亚洲都要抖三抖;打一个喷嚏,华尔街都能暴发甲型流感。毋庸置疑的实力,让中国汽车在这次全球收购浪潮中被理所当然地视为车市“拯救者”。
真是基于对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充分信任,于是,腾中重工要买悍马、北汽投标欧宝、吉利觊觎沃尔沃等,都被看作是潜在买家的海外冲动。中国买家们的高调行动更让这些昔日风光满面的汽车大腕们拜高佛烧高香,希望早点把中国菩萨引进门!
要知道,十年前,中国车企还只能算全球车界的小学生,今天却一再成为“绯闻”的主角,这至少说明其已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这轮由金融危机引发的重组大潮中,中国汽车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至今还在享受高速增长。世界第一的销售桂冠是明摆着的事实,就连通用、福特、丰田、大众等都丝毫不敢小觑!
中国的汽车力量已经行动起来了!从这些此消彼长的海外收购传闻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车企不断成长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