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四川省公安机关开展了整治酒后驾车集中行动,8月15日又按照公安部部署开始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对醉酒驾车者一律行政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目前,四川已有200多人因醉酒驾车被拘留。
8月26日,新华社记者来到成都市拘留所,探访这些暂时失去自由的“醉驾”者,近距离了解他们在拘留所里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借以警醒那些想以身试法者。
最初觉得自己是“倒霉”,受教育后痛心疾首
因醉酒驾驶被行政拘留关进拘留所,“醉驾”者都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变化。
“刚开始进拘留所的人,都觉得自己倒霉才被抓住了。”成都市公安局监管处教导员孙弘说,“于是,我们为"醉驾"者播放酒后驾驶导致车祸的宣教片,向他们介绍近20个国家对酒后驾车处罚的法律法规。同时,我们一直用各种方法教育他们:你们很幸运,你们的违法行为被及时制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没有等撞死了人才进来,对你们个人和家庭都是幸运的事。通过一系列教育后,这些人痛心疾首,彻底明白了"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道理。”
读书、看电视、打电话……“醉驾”者拘室生活非常人性化,受到的教育却刻骨铭心
孙弘介绍说,在拘留所里,“醉驾”者由值日生组织学习权利与义务、行为规范、作息时间等,可以在固定时间看电视、进阅览室、进行室内外活动、打亲情电话,家属在15天里可以探视两次,管理非常人性化。
在午餐时间,记者来到一间“醉驾”者的拘室门口。40多平方米的拘室内有上下铺,有电视、饮水机、卫生间、淋浴设施等,过道里是两排塑料小凳子,10名“醉驾”者穿着浅蓝色拘服,正整齐地坐在小凳子上吃饭。
最前排的一个男子30多岁,正端着黄色的瓷碗吃饭,看到记者,突然大声喊道:“喝了酒再也不开车了!”
“我们的生命是平等的,你们也有父母,有妻子儿女,当你因酒后驾车撞死撞残了别人,过年过节合家欢乐时,人家家里缺了一个,或者残了一个,你良心上过得去不?”孙弘说,通过这种教育,很多人发誓,这辈子再也不酒后驾车了,有的甚至发誓出去后就戒酒。
成都一位因醉酒驾驶被拘留的副校长说,他从来没把学校的相关规范背上来过,但10多天里,他已经能把拘留所里的行为规范、作息时间等倒背如流,这辈子也不会忘。
“不要让亲人等你回家”
在拘留所里,记者与4位“酒驾”者进行了交谈。为了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记者隐去了他们的真实姓名。
A君(41岁,做与白酒相关的生物发酵生意,20多年驾龄):我是14日晚上10点58分被关进拘留所的,这个时间我会记一辈子。刚进来时觉得冤,以前本本分分做生意,从来没进过派出所和公安局,就因为喝酒开车就被拘留了。但是通过学习和教育,我彻底醒悟了。喝酒开车害人害己,朋友来看我,我都告诉他们:拘留所里管吃管住,但还是别进来的好。
B君(46岁,某建筑企业老总):我被关进来了,家里人急,公司上下更急,经济损失大了。我提出20万元取保候审,根本不可能。不过通过这次的拘留教育,我也是因祸得福,触及灵魂,更深刻、更系统地认识到酒后驾车对自己、对社会的危害性。人和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必须尊重。我们醉酒驾驶幸亏没有出车祸,否则后悔都来不及,所以被拘留我没有任何怨言。酒后驾驶,轻者害人害己,重者家破人亡。出去后,我喝了酒是坚决不开车了。我也奉劝大家,不要抱侥幸心理。半年后再考驾照,我对其他交通法规也会坚决遵守!
C君(30岁,本科毕业,某国企员工):我是21日凌晨两点多被查的,进来了也不敢告诉单位,太丢面子了。我一直是本本分分的人,在家里、单位的评价都非常好,做梦都想不到会到这儿来。头几天晚上整夜地睡不着觉。今年6月才领了结婚证,老婆来看我,两人都有想哭的感觉,但都努力忍住不落泪。这辈子我再也不会酒后驾驶了!
D君(40岁,制鞋企业老总):我自己因为贪杯进来了,公司只能交给老婆打理,她也根本搞不懂。她来看过我一次,很伤感,我不让她再来了,出去时也不让她接。我女儿17岁,读中专,她流着泪劝我:好好检讨自己,给自己一个教训。在拘留所里,确实感受很深,很后怕,这是我人生的一段弯路,肯定会记一辈子!
孙弘教导员说:一位“酒驾”者的女儿只有一岁半,来看他时一句“爸爸你回家吧,我想你”,这位“酒驾”者回到拘室泪流满面。
“所以,大家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让亲人等你回家,不要等进了拘留所才醒悟!”孙弘教导员说。
8月26日,新华社记者来到成都市拘留所,探访这些暂时失去自由的“醉驾”者,近距离了解他们在拘留所里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借以警醒那些想以身试法者。
最初觉得自己是“倒霉”,受教育后痛心疾首
因醉酒驾驶被行政拘留关进拘留所,“醉驾”者都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变化。
“刚开始进拘留所的人,都觉得自己倒霉才被抓住了。”成都市公安局监管处教导员孙弘说,“于是,我们为"醉驾"者播放酒后驾驶导致车祸的宣教片,向他们介绍近20个国家对酒后驾车处罚的法律法规。同时,我们一直用各种方法教育他们:你们很幸运,你们的违法行为被及时制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没有等撞死了人才进来,对你们个人和家庭都是幸运的事。通过一系列教育后,这些人痛心疾首,彻底明白了"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道理。”
读书、看电视、打电话……“醉驾”者拘室生活非常人性化,受到的教育却刻骨铭心
孙弘介绍说,在拘留所里,“醉驾”者由值日生组织学习权利与义务、行为规范、作息时间等,可以在固定时间看电视、进阅览室、进行室内外活动、打亲情电话,家属在15天里可以探视两次,管理非常人性化。
在午餐时间,记者来到一间“醉驾”者的拘室门口。40多平方米的拘室内有上下铺,有电视、饮水机、卫生间、淋浴设施等,过道里是两排塑料小凳子,10名“醉驾”者穿着浅蓝色拘服,正整齐地坐在小凳子上吃饭。
最前排的一个男子30多岁,正端着黄色的瓷碗吃饭,看到记者,突然大声喊道:“喝了酒再也不开车了!”
“我们的生命是平等的,你们也有父母,有妻子儿女,当你因酒后驾车撞死撞残了别人,过年过节合家欢乐时,人家家里缺了一个,或者残了一个,你良心上过得去不?”孙弘说,通过这种教育,很多人发誓,这辈子再也不酒后驾车了,有的甚至发誓出去后就戒酒。
成都一位因醉酒驾驶被拘留的副校长说,他从来没把学校的相关规范背上来过,但10多天里,他已经能把拘留所里的行为规范、作息时间等倒背如流,这辈子也不会忘。
“不要让亲人等你回家”
在拘留所里,记者与4位“酒驾”者进行了交谈。为了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记者隐去了他们的真实姓名。
A君(41岁,做与白酒相关的生物发酵生意,20多年驾龄):我是14日晚上10点58分被关进拘留所的,这个时间我会记一辈子。刚进来时觉得冤,以前本本分分做生意,从来没进过派出所和公安局,就因为喝酒开车就被拘留了。但是通过学习和教育,我彻底醒悟了。喝酒开车害人害己,朋友来看我,我都告诉他们:拘留所里管吃管住,但还是别进来的好。
B君(46岁,某建筑企业老总):我被关进来了,家里人急,公司上下更急,经济损失大了。我提出20万元取保候审,根本不可能。不过通过这次的拘留教育,我也是因祸得福,触及灵魂,更深刻、更系统地认识到酒后驾车对自己、对社会的危害性。人和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必须尊重。我们醉酒驾驶幸亏没有出车祸,否则后悔都来不及,所以被拘留我没有任何怨言。酒后驾驶,轻者害人害己,重者家破人亡。出去后,我喝了酒是坚决不开车了。我也奉劝大家,不要抱侥幸心理。半年后再考驾照,我对其他交通法规也会坚决遵守!
C君(30岁,本科毕业,某国企员工):我是21日凌晨两点多被查的,进来了也不敢告诉单位,太丢面子了。我一直是本本分分的人,在家里、单位的评价都非常好,做梦都想不到会到这儿来。头几天晚上整夜地睡不着觉。今年6月才领了结婚证,老婆来看我,两人都有想哭的感觉,但都努力忍住不落泪。这辈子我再也不会酒后驾驶了!
D君(40岁,制鞋企业老总):我自己因为贪杯进来了,公司只能交给老婆打理,她也根本搞不懂。她来看过我一次,很伤感,我不让她再来了,出去时也不让她接。我女儿17岁,读中专,她流着泪劝我:好好检讨自己,给自己一个教训。在拘留所里,确实感受很深,很后怕,这是我人生的一段弯路,肯定会记一辈子!
孙弘教导员说:一位“酒驾”者的女儿只有一岁半,来看他时一句“爸爸你回家吧,我想你”,这位“酒驾”者回到拘室泪流满面。
“所以,大家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让亲人等你回家,不要等进了拘留所才醒悟!”孙弘教导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