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探索 全面合资(1984~2000年)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09年11月20日21:44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综合报道

  王荣钧就是做卡车出身的,不过在更多的日子里,这位先后转战过长春和十堰的汽车人最终落户上海,并且干起了轿车行当。

  作为上海大众第二任总经理,王荣钧还有一个职务,桑塔纳轿车共同体理事长。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但正是“共同体”的存在,才大大促进了桑塔纳的国产化进程,也为进入全面合资时代的中国汽车业奠定了坚实的零部件基础。

  “村里”来了德国人

  1984年11月初,上海的天气已有些阴冷,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把晾晒在路上的稻粒压得四散开来。这是一辆从上海市区开往30公里之外安亭的出租车,车上坐着一位德国人。

  “窗户漏风,那条满是沙土、未经夯实的道路从厂区穿过……我觉得,这一切似乎被如此荒废,可以说是到了被拆迁的境地。”车上的乘客,也是上海大众第一任外方总经理马丁·波斯特在他的回忆录《上海1000天》中这样写道,“谁要想在这里同中国人合作,那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便他早已预感到“中国人急需实现(汽车)生产的现代化”。

  就在马丁·波斯特只身赴安亭考察的一个月前,一份足以改变中国汽车工业未来走势的合同在北京签署。1984年10月10日,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签署,最初的期限定为25年,合同包括有关生产项目和至90年代初期合作第一步生产能力的具体约定。2004年4月12日,这份合同的时间被延长至2030年。

  上海大众的成立并非一帆风顺。1978年,国家决定在上海建一条轿车组装线。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陈锦华和一机部副部长饶斌写报告给中央,欲利用外资改造上海牌轿车。一机部向国际著名汽车企业福特通用日产丰田雷诺雪铁龙奔驰大众等发出邀请函。丰田以正在和台湾洽商30万辆汽车项目婉拒,奔驰称不转让技术,其他公司都表示有兴趣。

  “合资公司的想法并非中国人首创,而是美国人(通用前董事长汤姆斯·墨菲)发明的,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争取到国外的投资者。”大众汽车前任董事长哈恩博士回忆道,“但是,一开始,无论是通用还是福特都没打算在中国生产。在少数选择中国为产地的汽车公司中,只剩下我们和克莱斯勒、PSA。”

  在百废待兴的年代,与外资合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随着邓小平一句“轿车可以合资”,真正意义的中国轿车工业终于在中国大地启动了。

  打开国门

  在上海大众之前,北京吉普是第一家被批准的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当时的北京吉普可是国内越野车企业的绝对“老大”。此后的19年里,这块中国汽车改革的试验田经历了兴与衰、荣与辱。

  有了问路石的中国汽车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合资浪潮。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了意大利菲亚特依维柯汽车;广州汽车与法国标致的合资项目也获批准,被桎梏了30余年的轿车工业开始大步向前。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规划。当年,全国轿车总量就突破了1万辆,是上一年的2.3倍。此后连年大幅上升,到1994年,轿车产量就已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样的单一轿车生产企业也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等大集团,成为中国汽车的领头羊。

  王荣钧就是在1986年进入上海大众的。“我刚到上海大众时,公司建设刚刚起步。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除了建设厂房和生产线外,将我们的汽车国产化,便是重中之重。”

  加速零部件的国产化,提高国产化率,不仅是为了节省当时紧缺的外汇,更重要的是降低成本。而更长远的意义还在于可以为中国轿车零部件工业生产体系奠定基础,为中国的轿车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上海大众共同体”应运而生。时任国家经委常务副主任的朱 基在1987年12月召开的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会议上,倡议成立“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作为主机厂联系各配套厂的纽带。1988年7月“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王荣钧出任理事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共同体”衍生成为上海大众及其各重点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176家成员组成的利益共同体。

  国产化的推进使轿车走进家庭成为可能,虽然此时拥有自己的汽车对绝大数人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1985年7月,上海汽车览会在上海展览馆举行。马丁·波斯特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人对现代精神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渴望。“人流如潮。狼堡的一支应急小队空运了宣传材料和700辆汽车模型,那些东西一眨眼就全部被取用一空。”

  桑塔纳的成功,刺激了其他跨国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欲望,通用本田福特日产丰田纷至沓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格局终究成型。

  转折时刻

  良好的形势使国家开始审慎研究轿车的发展。1987年北戴河会议上,确定了“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尽管现在来看计划经济的味道过浓,但其毕竟确立了轿车产业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1990年,轿车产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宣告成立。同年,投资上百亿、规划15万辆的一汽-大众、神龙项目签约。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特别是轿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左右中国汽车近10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了。其中的重点是将“汽车”和“家庭”联系到一起。

  为了探讨汽车进入家庭的可行性,国家有关部门举行了一次名为“familycar”的研讨会,并在1994年专门举办了一次家庭汽车。“尽管那次家庭车展的展览面积只有1万平方米,却有10万观众涌入了展馆。”当时车展的主办者、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艾树媛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一脸兴奋,“当时是11月份,可是馆里热得只能穿衬衫。奔驰保时捷还带来了专门为中国开发的家庭概念车。”

  到了1998年,中国汽车的总产量达到了162.8万辆,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十大汽车制造国。就在这一年,中国轿车的第二轮合资热潮开始了,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破土动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合作企业,是所有行业里最大的合资合作企业——投资额最大、产值最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最大。

  “如果没有引进外资,引进汽车的产品和制造技术,也就没有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今天。现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资产,占全汽车行业资产的30%。它的产值,占全行业的40%。它的利润,占全行业的50%。”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这样评价外资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责任编辑:靳明)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