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第一步
《21世纪》:上汽和通用携手开发亚太市场,这个想法什么时候提出?
陈虹:这个话题不是今年提出来的,上汽和通用在海外的合作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前,我们曾和瓦格纳交谈过这个话题,也和罗瑞立进行过交流。
《21世纪》:双方要拓展到中国之外的市场,需要有共同的基础。
陈虹:是的。这需要我们有清楚而有远见的判断。上汽与通用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非常成功,这增进了双方对彼此的认知。在此一基点上,上汽与通用将合作拓展到更广的范围。比如金融服务公司、安吉星(Onstar)、2010年世博会等。可以说,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这促使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合资走到这种程度,怎样突破局限,才能进一步提升合作的层次。其中关键的两点,一是合资企业本身怎样能够更有竞争力,一是如何达成更多高层次的合作,海外业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1世纪》:合资汽车应该怎样迈出下一步?
陈虹:关于合资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我们的方向已经确定,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它应该有四个具体的标准:第一是参照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企业;第二,中国的合资企业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盈利能力应比世界上其他企业都要强;第三,合资企业要在价值链高端上面要确立竞争优势。虽然合资企业使用的跨国公司的品牌,但是在品牌建设、产品开发、合资企业本身的自主创新等方面都要确立应有竞争优势;第四是,确立在汽车后市场的优势。
《21世纪》:上汽与通用的具体合作模式如何?
陈虹:上汽与通用合作的第一步是进军印度。在操作上,上汽在香港成立了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通用在香港也有一家投资公司。这两家投资公司联合成立通用上汽香港公司,然后由这家公司收购通用印度公司的股权。这样,通用印度公司就会变成上汽和通用50:50的合资企业。
《21世纪》:为何将海外扩展的第一步选择在印度?
陈虹:在成本方面,印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个企业如果能经受住印度市场的成本竞争的考验,那它可以进一步延伸到东南亚,从而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可以说,印度市场是测试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试验场。
相对东南亚来讲,我们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中国希望在经济上与东南亚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广西针对东南亚规划了政府投资。目前,政府投资、市政设施、东南亚之间的公路、铁路现在都在规划当中。
《21世纪》:东南亚将跟印度市场一起开拓?
陈虹:现在第一步是瞄准印度市场,但是上汽与通用已达成共识。走出印度市场的第一步后,如果双方都认为这一步走出去是可取的,那么接下来或会进入东南亚市场,可能是印度尼西亚或者是泰国。
这就像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一样,我们要有高度一致的目标,董事会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合资企业有利的事情。衡量的标准就是,对合资企业有利的就做,不利的不做。
双龙事件:吃一堑,长一智
《21世纪》:双龙可以算是上汽第一次大手笔试水海外,对此,是否有经验可以借鉴?
陈虹:当时,对于韩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韩国公众和工会对外来投资者的心态、工会的架构,我们了解的不深。这使得我们遭遇了很多困难。
中国对外资的态度都是非常积极,韩国跟中国相差特别大,很少一部分人能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同时,上汽在韩国没有得到任何支持,政府和银行没有为双龙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援助。公众认为双龙是一个外国公司,存在排斥心理。媒体报道基本上是负面。更为重要的是,韩国的工会没有把企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工会拖垮了双龙。简言之,整个环境,对上汽都非常不利。
现在,坏事变好事,吃一堑长一智。去海外市场我们会做更加深入的了解。
《21世纪》:跟通用合作是为了降低海外风险吗?
陈虹:我们抓住机会,跟通用联手,借船出海,相对来说风险比较低、把握比较大。通用与上汽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知彼知己,可以一起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当然,合作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夫妻都会有问题。但重要的是最终问题都能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
《21世纪》:获得上海通用控股权是否意味上汽话语权更大了?
陈虹:按法律规定,上汽按照法律有更多的话语权,但我们认为这对合资企业的成功并不重要,关键是双方有共同的价值观。不管股比发生什么变化,双方要保持高度一致。通过与上汽合作的十多年,通用高度认可上汽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例如,上汽通用五菱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
《21世纪》:那我们以后上汽积累了很多这样的海外经验、运作经验以后,有没有可能我们以后独立开发一些海外市场,还是继续选择跟通用合作的模式?
陈虹:商业合作,就要双方认可,对双方都有利,最终实现共赢。否则,会丧失合作基础。
当然,上汽不放弃自己探索这个海外经营方面的尝试。例如在英国市场,上汽在独立运作。虽然现在比较困难,但有新产品后,我们还是会尝试,不会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