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生物燃料、氢动力……天知道新能源车还有多长时间才能普及。不过,似乎坐在驾驶座的那个人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近来,有关汽车的话题可真不少。在国内,今年我们将有望以1300多万辆的惊人销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高速飙升的行情让明年的购置税优惠从5%恢复至7.5%;而在丹麦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汽车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被加以限制,“低碳车”这个曾经生僻的词语开始流行。
早在5年前,善于炒作概念的《新周刊》就曾策划了一个在当时听上去有些耸人听闻的选题,叫“我们的生活毁于汽车”。记得那期杂志的开篇语就是:“汽车,也许是人类最坏的发明。”这样的开篇以及那期话题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过也被一些学者斥之为哗众取宠。然而,5年过去了,《新周刊》的那期选题现在看来颇具有预见性,其对于汽车对环境的破坏、对健康的破坏、对生活的破坏等种种预言都不幸言中了。
全球气候恶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反复无常的天气让很多人对此已经有了较为切身的体会。而随着《2012》等末日电影的热映,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气候与环境问题开始关注。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汽车尾气则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这样的逻辑很容易让汽车成为“过街老鼠”。于是,从欧Ⅲ、欧Ⅳ、欧Ⅴ,汽车的排放标准被一再升级;而各个国家都开始制定限制大排量豪车消费的政策……以至于9月22日那天居然因为“无车”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日子。
然而,我们又不能没有车。汽车之于你我的生活现在就像烟草对于瘾君子们一样,就算烟盒上赫然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眼,还是难以抵挡尼古丁的诱惑;汽车除了完成普通的代步工具功能外,还能带来舒适的感受、操控的乐趣、身份或地位的体现……这让有着七情六欲的你我怎能抵挡得住。如果汽车是这样的不可或缺,我们又怎能去责怪汽车本身?如同古人都知道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道理,我们又怎能让汽车在高速奔跑的同时不吃喝拉撒呢?
电动车、生物燃料、氢动力……天知道新能源车还有多长时间才能普及,似乎坐在驾驶座的那个人才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所在。驾驶者是汽车的大脑,你决定着开什么样的车、喝多少油、排多少废气。我的一位同事就已经“返璞归真”———骑自行车上下班。他一直强调这样做的用意在于减少汽车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尽到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不过末了,他还不忘补充一句:其实现在骑车上下班的时间跟开车差不多,而且还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