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而这只国宝在一部电影中,因为天赋异禀,加之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代武林至尊,是为“功夫熊猫”。
在片中,使出中国武术的大熊猫,其实天资并不聪颖,但最终却力压盖世五侠,在天意帮助和大师的指点下,熊猫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功夫秘籍。秘籍所表达出的意思是武功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本身!
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们,一度和那个傻乎乎的熊猫一样,本是个与成功无缘的主。不过,天意使然,加之辛苦奋斗,找到成功的“秘籍”,在2009年度的全球汽车危机中,发现了对手的破绽,一发即中,终于成就了自主品牌的一片江山。
自主力量“步步高”
一汽、二汽、奇瑞、吉利、比亚迪、华晨……尹同跃、左延安、王传福、仰融……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雄壮的身影,一幕幕激昂的画面,都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汽车力量的崛起。而在2009年,这个崛起的速度和力度超过了你我的想象,也超过了跨国汽车巨头们的想象。这一年,曾经被汽车大腕们不屑一顾的自主力量,也开始在海外收购中频频扮演厉害角色。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奇瑞、吉利的海外之行都引起了世界的目光。沃尔沃、萨博、欧宝、悍马,这些不可一世的过气品牌都因为中国力量的出现而变得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一度在低端汽车市场徘徊的自主品牌们,在2009年祭起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的大旗。一汽、上汽在“奔腾”中第一次找到“荣威”的感觉,奇瑞、吉利扔掉低端的帽子,在高端战略上先行一步,华晨、长城、比亚迪也开始奋起直追。中高级市场因为它们这些鲶鱼的加入而更加有趣。
五年目标:半壁江山
2009年,中国政府力挽狂澜,减免购置税、以旧换新、保费补贴等政策促进了车市的爆发性增长。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汽车销量中所售新车的70%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的车辆。而这些小排量车多为自主品牌车。
相关数据表明,今年的车市新政有力地刺激了自主品牌的成长。去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30.82万辆,占轿车销 售 总 量 的25.92%。自2005年略超过26%以来,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在25%~26%之间徘徊。不过,今年随着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出台,1.6L以下排量车型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而这自主品牌最为集中的市场领域。尤其是在今年各种利好政策出台之后,奇瑞QQ、比亚迪F3、夏利的销量都高于去年单品月平均销量,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1~11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09.2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5%。更令人振奋的是,不久前工信部召集几大汽车集团负责人赴京,征求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的意见。《政策》提出将鼓励新能源车的发展和加快兼并重组,并提出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将达到国内汽车市场50%的份额,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约占国内汽车市场40%。
那个时候,自主品牌将能够真正做到拥有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合资汽车企业们真正的对手已经发起攻击,而且是最猛烈的攻击!
相关事件
市场份额全面提升
今年的一系列汽车新政,振兴了中国车市,而自主品牌也趁机崛起,令跨国汽车巨头刮目相看。而工信部日前召集几大汽车集团负责人赴京,征求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的意见。据了解,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推出,《政策》提出将鼓励新能源车的发展和加快兼并重组,并提出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将达到国内汽车市场50%的份额,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约占国内汽车市场40%。
集体拐向中高级市场
今年3月,奇瑞在芜湖第三总装厂高调发布其两大中高端品牌:“Riich瑞麒”以及“Rely威麟”。随着新品牌的发布,奇瑞汽车已经形成轿车品牌CHERY奇瑞、中高端品牌Riich瑞麒和Rely威麟、微车品牌KARRY开瑞四大品牌。今年7月底,吉利帝豪品牌隆重发布。该品牌是吉利继全球鹰品牌、上海英伦品牌发布后又一崭新的品牌,也是我国目前自主品牌汽车中首个定位于中高端的汽车品牌。至此,吉利实施战略转型后所确定的三大新品牌已全部发布并投入正式运作。
开始海外收购步伐
今年6月2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公司已就出售其越野品牌悍马事宜与一家潜在收购方达成谅解备忘录。而这家收购方就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四川民营企业腾中重工,于是,舆论大哗。不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商务部尚未收到腾中提交的正式申请。
与腾中重工受到的争议不同,吉利控股集团也在今年6月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澳大利亚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DSI的收购。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后吉利顺利成为福特官方确认的沃尔沃首选竞购方。
冷思考
很高兴自主品牌终于有了与合资品牌叫板的底气和实力。不断升高的市场份额以及外资的青睐,足以让我们为自主品牌明年的市场表现而提前庆贺。
尽管有奇瑞、吉利、比亚迪等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们逆势突围,为中国汽车迎来世界的关注。但遗憾的是,一汽、上汽、东风等老牌国有车企,虽然汽车产销量在今年节节攀升,整体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但它们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始终是一个软肋。
我们不禁发问: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能否如愿占领国内汽车市场50%的份额呢?这是一个深刻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