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自行车社会”走向“汽车社会”这一历史进步已不可逆转地到来。欧美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社会”到来后,城市扩张才真正开始,汽车对石油的大量消耗和环保的压力,车与人的矛盾随之也会日益凸现。在走向汽车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借鉴已经历“汽车社会”国家的成熟经验,对于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挑战,尽早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变被动为主动。
一、成立中国汽车社会研究课题组,为中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所涉及的问题,需要国家出台政策统筹解决。为在建立“汽车社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政府应该及时制定清晰而富有远见的汽车产业战略目标,把汽车作为战略产业,成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扩大内需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头产业。
二、要充分考虑能源环境的制约因素,借鉴国际经验,及早出台强制性燃油经济性法规,给社会以强烈的节能和环保信号,使新进入市场的汽车平均能耗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公交优先应该是一种吸引消费者的选择,而不是限制私人交通的棍子,发展公共交通与发展私人交通是并行不悖的。重要的是各城市应设计出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居民出行方式,给居民以出行方式的选择权。同时,不应因一时基础设施不足,就简单地限制汽车消费。汽车消费与基础设施如同鸡和蛋的关系,可以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四、市场竞争对于汽车产业和企业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汽车产业的许多问题要靠市场和市场竞争来解决,而不是靠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政府担心汽车产业过度投资不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应该给予汽车企业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放宽审批限制,企业对市场的情况是最清楚的,企业对自身竞争力的判断也是最准确的。